十五年花冠“老車主”聊一聊新入手的新能源汽車
廣州人對日系車非常情有獨鐘,像日本的兩田在廣州隨處可見,那么廣州人為什么那么喜歡買日系車?身為一名長期生活在廣州的人我比較有發言權,因為不但自己有輛開了15年的老花冠,身邊朋友也多數都買的日系車,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日系車整體更加省油、皮實耐用,咱們老百姓買車不就圖個省心、省錢嘛。
前陣子讓我的老花冠光榮下崗了,換了一輛新能源車。一般來說包括我身的朋友都覺得像我這種老八股不可能接受新能源車,咱們往下看就明白了!
先來聊一聊我那開了15年的老花冠,拋錨?出事故?那都是不存在的事情,這臺花冠發生過最大的事故也許就是我爸剛買回來練車的時候剮蹭到一棵樹了吧。不開玩笑,開豐田,你甚至都不會換玻璃水,翻開厚厚的一疊保養維修單,你會發現,除了更換易損件,這臺車真的沒有為故障預留一點點空間。
開個七八年的車很多,而開了將近十五年,超過18萬公里而沒有一點事故的車,于我而言,這本身就是值得紀念的情懷。
老炮,終究不得不服老。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人會老,車也會,即使一點大故障都不曾有,但是機械素質還是敵不過物理定律和時間,該松散的地方一樣松散,該有的震動也一樣會有,油耗也逐漸上來了,而且一些舒適性配置的缺失,也讓它看起來和這個時代有點格格不入。
大學剛畢業的第一年,我還是開著這臺花冠走南闖北,心中滿是自豪。第二、三年,會發現在市區內走走停停的時候,抖動變多了,油耗變高了,即便我不想承認,但是換車的議題還是被提上了日程。
新的嘗試,心的體驗
我們家買車,首要考慮的就是質量,可靠性,其次才是其他,也許這就是老花冠帶給我們的影響吧。其實一開始選車的時候,沒有考慮新能源車,那時候的觀念說實話還是比較保守,或者可以說是趨向于穩健,總覺得買一臺燃油車還是比較放心的,但是偶然有一次坐過朋友的特斯拉,那種加速和科技感,著實給了我不小的震撼,再加上后面自己也做了一些功課,發現其實新能源車是國家重點扶持的一個領域,而且各大車企也是投入巨大,所以買一臺新能源車,似乎也成為了我合理的選擇。
但是因為自己剛出來工作沒幾年,說實話,買臺特斯拉似乎有些過于奢侈,而且不太能接受Model 3那種連儀表盤都沒有“極簡主義”。所以就仔細研究對比了一下市面上的新能源車,首先是質量,造車新勢力的概念的用戶服務都很不錯,但始終造車還是一件需要積累的事,百年的汽車工業積淀不會因為驅動能源方式的改變很快會天翻地覆,所以我還是選擇把關注點放在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產品上,比亞迪的秦我看過,北汽的車我也看過,但是后面還是選擇了廣汽埃安的AION S,至于選擇的原因,肯定會有人覺得我是黃婆賣瓜,我也不展開過多說了,相信如果你真的去對比過,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另外,廣汽埃安AION S這款車跟豐田還有些淵源,豐田在國內的第一款純電車跟它來自同一平臺,也就是廣汽埃安的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GEP2.0。這一平臺區別于市面上大部分“油改電”車型,是單獨針對純電車開發的,在續航、空間、操控、質量等方面都要優于那些油改電而來的車型,這可能也是豐田用它的原因!
說說開AION S的感受吧,也開了快兩個月了,第一感受,使用成本低,哈哈哈。因為家里有車位,所以基本上都是用慢充,而晚上電費又比較便宜,充滿一次電只需要50塊錢左右,就能跑將近450公里(NEDC 510公里版本),成本真的極低。
用快充會貴一點,而且好像跑的也沒有那么遠,430公里左右吧,粗略計算過一次,我每天工作地點從黃埔區到白云區來回也就是跑個50多公里左右,除去電車的所謂安全續航,剩下的里程足夠讓我在廣州日常跑一個星期才充一次電,有時候覺得比開油車還方便(有充電條件不用去加油站)。
質量真的還不錯,如果和市面同級別的車型相比,做工質量真的是領先不止一個檔次。門板上都用了麂皮絨的材質,很有檔次感,還有大面積的軟質包覆與鍍鉻裝飾,看上去像是幾十萬的豪車內飾。
乘坐空間是同級別少有的大,我都覺得空間挺不錯的,后排乘坐三個成年人毫無壓力。
開起來的感受就是那種最合格的家用車,懸掛明顯是舒適的調校,底盤的濾震性很不錯,開起來很舒服,尤其是上高速可能因為底盤比較平整,所以感覺車子很穩。
科技性配置真的很好用,帶座椅記憶,有座椅通風加熱,有L2級的自動駕駛系統,三自動一個不落,語音控制的識別率也不錯,反正就是哪哪都好。連我爸這種智能手機都沒用熟悉的人都對AION S贊不絕口,你就知道這臺車是有多先進了,真正先進的東西一定是易用的,一定是用戶接受程度最高的,這一點AION S做到了。
從豐田到廣汽埃安,其實算是給了我的新伙伴很大的壓力,因為它的前任實在是太優秀(至少在十幾萬的級別來說是老大哥了)。或許吧,期待著AION S也會有那么一天(不過廠家提供了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終身質保我也不是很擔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