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簡介資料(泰安歷史名人左丘明一生事跡介紹)
發布時間:2025-10-29 08:23:11
?
閱讀量:2次
?
來源:互聯網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春秋人,魯國之附庸小邾國人,今泰安肥城人。
相傳約公元前470年,左丘明告老還鄉就一直居住在都君莊(即今肥城市衡魚村),且世代繁衍于此已80代。
現留存左丘明所植銀杏樹一株。文獻記載、左丘明墓、左丘明祠、左丘明后世子孫所居之地以及口碑史料,都證明左丘明故里在肥城衡魚。
史載,左丘明是齊開國之君姜太公二十一世裔孫,楚左史倚相之孫,魯太史成之子。西周建立后,周公分封諸侯,姜太公因滅商有功被封于齊,都于營丘(始封昌樂,再徙博興,又遷臨淄)。
姜太公死后,嫡長子丁公繼位,小兒子印依營丘居住,改姓為丘。
左丘明與孔子同為春秋末期人,二人關系密切。他曾與孔子一同前往周室,鼎力支持孔子從政,受到孔子的好評。加上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懷坦蕩,深得魯侯器重。
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史學界推左丘明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當時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為了著述歷史,左丘明曾與孔子一同前往周室,在周太史那里查閱檔案,回魯后孔子便寫了文字簡明的《春秋》,而左丘明則寫成了內容浩繁的《左傳》。
魯國是周公的封地,相傳周公治禮作樂,魯國保存了前代的多種禮樂制度和文獻,所以魯國一向有“禮樂之邦”的美稱。
西周滅亡后,周室文化在西方蕩然無存,卻在東方魯國保留得相當完整。
當時魯國的各種文獻和檔案資料,屬于太史職掌收藏,左丘明既然為魯國的太史,自然也就掌握了春秋時代中原最豐富的文獻資源。
因此,左丘明能夠寫出《左傳》這樣一部規模空前的史學巨著也就不難理解了。
《左傳》的編撰,是左丘明史官生涯中最大的成就,其在中國思想史、史學史、文學史和學術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