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評價解析(大宅門評價)
大宅門評價解析,大宅門評價
1、《大宅門》史詩篇的電視劇,我覺得它就是清末到改革開放,這部電視劇實則就是導演郭寶昌的家族史,他在劇中是白景琦這個人物的養(yǎng)子,而大宅門的原型就是北京同仁堂。
7、他從小生活在這個大宅門里,經(jīng)歷過這個大宅門從興旺到衰敗的變化,也正好是一個時代的變遷。
8、那個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式有限,時代變遷并不能讓人感同身受。
9、因此,對于社會的變革,人民大眾心中是模糊印象,而大宅門就通過一個小小家族的變革,去真真切切的反應出了那個時代的變化,這樣讓觀眾更加的容易理解,并有代入感。
10、我們從劇情設置和人物設置上來看,劇情非常的緊湊,比起現(xiàn)在的很多電視劇來說,一點兒也不拖沓,不僅如此,文中我故事表現(xiàn)的輾轉(zhuǎn)反側(cè),觀眾直呼過癮。
11、首先就是白二奶奶簡直是很多人的“大女神”,“巾幗不讓須眉”說的就是她。
12、她擁有寬廣的胸懷,又充滿了智慧,自己的丈夫無能,她的光輝全靠她一個人打拼出來,是她一個人撐起整個家族,在電視劇的前期,男主角白景琦,和很多年輕人一樣處于懵懵懂懂和不靠譜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全靠白二奶奶撐場子,這個時候,也能看得出來女性的地位在逐漸的提高,但是在后來,白二奶奶對妓女身世的楊九紅帶有固執(zhí)的偏見,也可以看出她這個人雖然能力很強,但是并沒有把她塑造成一個十全十美的人物。
13、再來看男主角白景琦,這個人物塑造的也很飽滿,如果說前半段是白二奶奶的主場,若不回,便不回這就是老一輩的民族商人的剛性和烈性。
34、白景琦更不用說,為了秘方不惜打斷自己兒子的腿,這樣的大義又有幾人做得到?這一身傲骨敲起來錚錚的響,有情義有擔當,無依無傍我自強!一部《大宅門》更像是一部民族史詩。
35、在這個門里面你方唱罷我登場,演繹的是別人的人生,說的確實當下的故事。
36、《大宅門》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視劇集。
37、從清光緒年間講起,以北京一個賣藥兼行醫(yī)的大宅門的歷史變遷為主干,講述了宅門內(nèi)外幾代人的恩怨滄桑。
38、情節(jié)之精彩,內(nèi)涵之豐富,藝術(shù)性之高,堪稱是電視劇中的《紅樓夢》。
39、要了解《大宅門》,首先得了解導演郭寶昌。
40、郭寶昌原本是農(nóng)民的兒子,出生不久后過繼給同仁堂樂家收養(yǎng)。
41、《大宅門》中百草堂白家,便是以同仁堂樂家為原型。
42、男主角白景琦的原型,便是郭寶昌的養(yǎng)父。
43、而郭寶昌自幼在大宅門里生活,成長于大宅門中,直到“文革”來臨,大宅門徹底消失,達二十六年。
44、大宅門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淚情仇,幾度興衰,他皆耳聞目睹,親歷親為,酸甜苦辣,悲喜怒怨。
45、拍這部劇,也有曹雪芹寫《紅樓夢》之意。
46、《大宅門》可貴之處在于,它不僅寫了這個家族的變遷,同時也透過家族,反應了國事。
47、家族的變遷處處反映了歷史的動蕩。
48、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盧溝橋事變等近現(xiàn)代的歷史事件都在戲里或隱或顯地反映出來,而且這些歷史事件也對大宅門的生活構(gòu)成影響。
49、國家興亡和家庭、個人是這么直接和間接地發(fā)生著關(guān)系。
50、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家與國是一體的,任何人皆是盤中之棋子,郭寶昌的歷史眼光是相當深刻的。
51、《大宅門》也與《紅樓夢》一樣,人物眾多。
52、從王公貴族到販夫走卒,從長輩到小輩,主要角色皆是立體復雜,栩栩如生。
53、白文氏,白景琦,白穎宇,楊九紅等人,尤其鮮明。
54、斯琴高娃克服近六十年的時間跨度,把當家奶奶白文氏演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陳寶國飾演劇中核心人物白景琦,把白景琦的聰明叛逆,風流瀟灑,以及暴躁乖戾、唯我獨尊的復雜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55、各位演員的出色表演,也是這部劇的一大亮點。
56、值得一提的是,《大宅門》開了一個影視界眾多大腕兒上場跑龍?zhí)椎南群印?/p>
57、田壯壯、張藝謀、陳凱歌、何群、于榮光、申軍誼、趙奎娥、姜文、寧靜、侯詠、李雪健,韓影等大名鼎鼎的第五代導演和明顯都親身上陣,好多還剃了光頭,成了《大宅門》里的龍?zhí)住?/p>
58、《大宅門》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59、就說說我對《大宅門》的看法,當然,比較主觀,而且必定很局限。
60、我主要說兩點,一點是北京,一點是宅門。
61、但是無論是哪一點,結(jié)論只有一個字——真。
62、第一點。
63、北京。
64、《大宅門》里體現(xiàn)的是一個老北京北城的漢人宅門,準確的說是一個商人出身,但是在清末民初北京數(shù)一數(shù)二的宅門。
65、這種出身,注定了這個宅門不是一般什么暴發(fā)戶可以比擬。
66、同仁堂樂家本身分四房,其中兩房比較新派,兩房比較舊派,《大宅門》體現(xiàn)的,其實都是三房舊派的風格。
67、而這種舊派,具體的體現(xiàn)則是旗派。
68、樂家舊派的這兩房,基本都是旗派的,因為接觸的都是北城的舊派旗人,故而有些習慣和影子都是交匯的。
69、而現(xiàn)在人們對于老北京的印象是什么?一般說起來,都是天橋、大柵欄,這都是南城的世界。
70、所以說,老北京其實是北城一個圈子,深宅大院,南城一個圈子,民俗文化,二者區(qū)別很大。
71、而北城文化由于新中國以來的各種情況,基本散掉了,南城文化雖然也被破壞,但是現(xiàn)在老北京文化還能看到的,基本都是以南城文化結(jié)合后來大院文化形成的。
72、所以說,《大宅門》里有一種北京味兒,這種北京味兒不是那種南城胡同串子的北京味兒,而是北京“宅門兒”的味道。
73、這味道,現(xiàn)在能找到人都不容易,更不要提拍一部電視劇。
74、第二點。
75、宅門。
76、舊時代,北京的所謂貴族很多,有府門兒、宅門兒的說法。
77、府門兒身份更高一些,而宅門兒就更多一些。
78、看看現(xiàn)在的電視劇,多數(shù)講的都是有錢人家的生活,以及他們家里的事情,但是為什么單說大宅門這個難得呢?說到底,用北京話說,郭寶昌好歹能算“吃過見過”的。
79、看看現(xiàn)在電視劇里描述的貴族家庭都是什么樣的?多數(shù)都是腦補的。
80、后妃跟皇帝說,哎呀把每天綠豆湯省了吧,還能節(jié)省倆錢兒……這就是沒生活。
81、相反,我認識的幾個世家后裔,特別喜歡看大宅門的前幾集,就是有二奶奶的幾集。
82、甚至有老人一邊看一邊哭,他們都在二奶奶身上看到了當家奶奶的影子,而那個奶奶可能就是他們的母親、祖母。
83、當然了,郭寶昌在電視劇里還是做了很多改動,本身也有很多難言之隱,就算到今天,樂家內(nèi)部的事兒,好多也都說不清。
84、也許你可以看看四世同堂,那才是在繪聲繪色的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