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是一種怎樣的刑罰(檀香刑中的七次刑罰的原文)
說起酷刑,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凌遲,它又名千刀萬剮,是生生在受刑者身上片片切肉的一種刑罰,
這不可為不殘忍,但是比之凌遲絲毫不減嚴酷程度的另一種刑罰,卻極少有人聽聞,
此刑名為檀香刑,以檀香木為刑具,一邊施刑一邊續命,詩意的名字背后是對生命更為暴虐的施壓。
大家好,今天給您帶來莫言的小說《檀香刑》
1900年(大清國),山東省的高密縣東北鄉,有一個極其擅長唱貓兒戲腔的老漢,
此人名叫孫丙,曾立誓此生志 就是要將貓腔發揚光大,因此在當地紅極一時。
貓腔又名茂腔,相傳由雍正年間的一名怪才常茂所創,
他無依無靠,獨來獨往,與一只黑貓為伴,以 為人哭喪為生,黑貓死后,常茂與其合二為一,在悲嚎時聲音中就摻雜了悲涼的貓叫,
后來,這種婉轉而多變的曲調,就成了茂腔的固定程式被保留至今了,貓兒戲也漸漸成了在民間極為流行的戲曲藝術,
所以,有才華又懂生意經的孫丙從事此業,也算吃喝不愁
孫丙早年喪妻,膝下只有一個女兒孫眉娘,
因沒有親娘教導,媚娘雖生的妖艷俏麗,卻可惜自小跟著父親在戲班子里摸爬滾打,而養了一雙大腳,
因為這雙大腳,孫眉娘受盡嘲諷,風情被大打折扣,不得已只得嫁了一個半傻子丈夫趙小甲,然后靠著賣狗肉與黃酒為生,
但即便這樣,熱愛生活的孫眉娘也沒有抱怨,對依賴自己的趙小甲像母親對待孩子一般精心照顧,依舊將小日子打理得紅紅火火,
直至風度翩翩的新任知縣錢丁出現后,孫眉娘才不受控制的動心了,
為了讓錢丁注意到自己,媚娘拜過神婆,也去抓過蛇,但是卻礙于世俗禮儀的壓力,將相思始終藏在心底,
后來,父親孫丙得罪了知縣錢丁而失去生計,孫眉娘才和錢丁有了正式的交集
那是一次酒宴,醉醺醺的“美髯公”孫丙因嘲諷知縣錢丁的胡須,而招致了對方的埋怨,
于是,不服氣的錢丁便邀孫丙來一場比試:
將胡須直直插入水中不漂浮,否則就要薅掉孫丙的胡須。
這明顯不是一場公平的對決,但自負的孫丙同意了,
比賽時,狡猾的知縣錢丁事先在胡子上抹了膠水作弊,致使誠實的孫丙因為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兩根胡須,戰敗了,
按照約定,錢丁能夠薅盡孫丙的胡須,可對于一個唱戲的而言,胡須的重要性非凡,
看著可憐的孫丙,知縣錢丁為了博一個愛民如子的美名,最后沒有為難他,但是,當天夜里,錢丁的夫人卻讓人假扮丈夫薅掉了孫丙的胡子,
當然,錢夫人這樣做本意是為了在錢丁和孫眉娘之間制造矛盾,
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孫眉娘卻以 為父親求公道為由,正式踏進了縣衙,和錢丁走到了一起
其實,錢丁和孫眉娘自第一次見面,就已經互生愛慕了,
可他們,一個是高高在上的縣太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良家婦,差距實在太大了,所以錢丁和孫眉娘都默契的沒有再聯系,
可現在,是天意成全了這一對男女,
知縣夫人本也是名門之后,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權臣曾國藩的后裔,自幼裹了一雙玲瓏的小腳,胸中也裝著一定的謀略,
但是知縣大人卻在夫人那張丑陋的臉上提不起任何的興致,而今,風流美艷的孫眉娘正好完全滿足了錢丁的所有欲望
有了知縣做主,沒了糊口買賣的孫丙得了一大筆賞錢,
他解散了戲班子,蓋起了新房子,娶了個嬌妻小桃紅,甚至還開了一家賣狗肉的小酒館,日子還過得去,
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在大清國的不斷退讓之下,西方列強依靠堅船利炮,紛紛在華開拓勢力,這場戰火很快就燒到了山東。
這不,德國強租膠州灣,逼迫清政府答應他們修建一條從濟南通往青島的膠濟鐵路,
可是修建鐵路卻涉及到了沿線百姓的遷墳移墓問題,這被當地人視為不祥,破壞了家里的風水,
再加之上面賠償的金額實在太少,因此老百姓們都很不滿意,正在這時,德國工程師的無恥行為更是火上澆油:
三個德國技師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于鬧市調戲良家民婦小桃紅,
得知消息的孫丙拎起棍子趕到現場,在盛怒一下打死了其中的一個德國人,
沒多久,自認為得到冒犯的德國人便公然上門要抓捕孫丙了,
小桃紅深知丈夫被抓后將難逃一死,于是以裝瘋賣傻來掩護孫丙逃跑,孫丙最終也不負所望,成功逃脫了德國人的追捕,
但是小桃紅和一雙兒女,以及相鄰的27個老百姓,卻都不幸地喪生在了德國人的刀槍之下了,
知縣錢丁對自己管轄內的孫丙和民眾所遭遇的無妄之災報以深切的同情,但上級知府卻說:
“死幾個頑劣刁民,算不了什么大事。如果德人能就此消氣,不再尋釁,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受百姓愛戴的錢丁因為此話得了大病,可見識過了德軍洋槍大炮的威力后,便又立刻改變了立場,
于是,當孫丙為了報仇,開始召集心有埋怨的鄉民組建民間團體,誓與德國人對抗的時候,
知縣錢丁正式接到了上方的命令:抓住孫丙,處以檀香刑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何為檀香刑:
首先,將上好的檀木削成“劍”的形狀,將其在香油中浸煮一天一夜,直至檀木沉而不重,香而不嗜血,刑具才算制成,
接下來施刑人會將檀木從受刑人的股間插入至喉管突出,
此時,受刑者雖內臟俱裂,但加以人參湯吊命,依舊可殘留茍活數日,而致使受刑人淪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慘境。
由此可見,檀香刑是一種對施刑人和受刑人 都要求極高的一種刑罰,
- 施刑人需得癡迷刑技且有很深的造詣,
- 而受刑者則必定有未報的血海深仇和一腔不散的怨氣,
值得一提的是孫眉娘的父親孫丙的施刑人名叫趙甲。
趙甲,何許人也,正是半傻子趙小甲的親生父親,孫眉娘的正經公爹。
但他也曾是個可憐人,小時候家里人因霍亂全部喪命,不久后,當獄卒的舅舅也因犯了事兒要被處于斬刑,
幸好舅舅的行刑官與他是拜把子的好兄弟,無依無靠的趙甲才得以被行刑官收留,不僅保住了一條命,還拜了師傅學了一身施刑的本領,
現在,趙甲已經是刑獄司的一代劊子手了,手下亡魂不下千人,陰險而忠于職守,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我砍下的人頭,比高密縣一年產出的西瓜還要多,
另外,趙甲對自己的職業有著盲目的自豪感,認為
“涂了雞血的劊子手,已經不是人,而是神圣莊嚴的國法的象征”,
從統治階層的角度來看,趙甲的確是一個完美的劊子手,他殺人從來不管對錯,也不問緣由,他只執行命令,
趙甲的眼中,沒有風起云涌的時代趨勢,也看不到深受疾苦的老百姓,家長里短更不是他要考慮的事兒,
甚至兒媳婦孫眉娘出軌縣太爺,他也不在乎,趙甲的一生自始至終關心的,
只有:如何把行刑做到完美無缺,如何完成上級的殺人命令,
所以,接到檀香刑的任務后,趙甲是興奮的,并立志要完成,哪怕那個人是自己的親家公
知縣錢丁雖然因為情人孫眉娘的關系,對逃犯孫丙存有包庇之心,但卻礙于德國人和山東巡撫袁世凱的威壓,不得不火速緝拿孫丙,
孫丙被捉住后立刻就被投入了死囚牢,但為了在中國老百姓心中起到足夠的震懾作用,德國膠澳總督克洛德又提了一個殘苛刻的要求:
死刑是必須的,但是還要保證行刑之后,犯人孫丙要活著看到五天之后的鐵路開通大典
行刑之前,孫眉娘上下奔走呼救,但都無濟于事,
當年被解散的貓腔戲班也出于道義,想要在監獄中來個“貍貓換太子”,找了一個和孫丙長得極為相像的戲子,來代替有骨氣與德國人抗衡的孫丙受刑,
但是,計劃進行至最后一步的時候,孫丙突如其來的一聲大吼,讓所有人的努力皆付諸東流
最后,孫丙如期受了檀香刑,那慘烈的景象看得令人動容,
于是,不止是孫丙的戲班子,全高密縣所有唱貓腔的戲子,便都受孫丙靈魂的感召,齊聚刑場同唱貓腔了,
那幽怨的曲調,使聞者聲淚俱下,民眾悲憤的情感也在這曲折哀傷的吟唱中達到高潮,
一場暴亂之后,羞憤的德國人下令殺死了所有的戲子,已受刑兩日有余的孫丙也處在瀕死的邊緣,
他的部分皮肉已經腐爛生蛆,但為了保證孫丙能撐過通車大典,官方又不得不給他請醫治療,
看著活受罪的中國老百姓孫丙,和囂張跋扈的德國總督,知縣錢丁突然對自己的大清絕望了,
他提起刀想要刺死孫丙,要提前結束這場鬧劇,但癡傻的趙小甲卻擋在了孫丙的身前,生生受了這一刀,
劊子手趙甲見唯一的兒子死在眼前,立刻就要撲向錢丁為趙小甲報仇,就在這時,孫眉娘繞到背后殺死了幾近瘋狂的公爹,
與此同時,錢丁順利刺死了生不如死的孫丙,當刀插進孫丙胸膛的剎那,他有氣無力地嘆了一句
“戲演完了”
檀香刑以唱貓兒戲的孫丙開啟,最后又以貓腔戲團全體成員的慘遭鎮壓而結束,
講述了一個生不逢時但人戲合一的班主孫丙,也諷刺那個身不由己而人生如戲的社會,
這一套慘烈又滅絕人性的刑罰,是一個時代的屈辱,也應該是一輩人的反思和警醒:
國將不國,我們何以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