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各國捐款名單(汶川地震哪些國家捐款較多)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席卷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
一時間,中華大地南起中國香港,北至內蒙古草原,東自臺灣省,西到西藏,均有震感,可見此次地震嚴重程度。
而位于震中地區的汶川縣數百萬人民,更是飽受地震摧殘,遇難、失蹤人口近十萬人,37萬人不同程度受傷,近兩千萬人一夜之間流離失所。
地震發生后,除了中國其他各省份在第一時間予以了援助,海外各國也向中國發出人道主義救援。那么,在向汶川地區捐款捐物的所有國家中,有哪些國家捐獻的款項最多呢?
又有哪些國家在此次災難中,彰顯出了偉大的人道主義救援精神呢?
捐款最多的國家——沙特阿拉伯
向中國捐款最多的莫過于有著石油王國之稱的沙特阿拉伯王國。
汶川地震后,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出于崇高的人道主義救援精神,給四川送來了5000萬美元的現金和1000萬美元的物資援助,折合成人民幣價值4.2億元。
其實,沙特在古代歷史上雖然與中國早有一千多年的貿易往來史,但是自從清政府閉關鎖國后,沙特逐漸與中國斷了往來。在近代歷史上,沙特與中國的關系也并不好。
新中國成立后,沙特在美國政府的要挾下甚至與中國臺灣建立了所謂的“邦交”。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沙兩國的關系才有所緩解,而兩國重歸于好的契機竟是中斷了多年的貿易往來。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的貿易交流是軍火。
這段時期,中國的重工業有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錢學森先生輾轉回國后,中國的導彈事業蒸蒸日上。
在中國不斷研制出越來越多更先進導彈型號時,中共中央做出利用軍火出口緩解經濟壓力的決定。
恰好此時,中東地區因為兩伊戰爭的爆發變得動蕩不安,財大氣粗的沙特阿拉伯便開始在國際社會追求護國重器的購買。
很快,來自中國的東風-3導彈便進入了沙特的視線。東風-3導彈是中國最早研制出的一批地對地中近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4000公里。
這對于國土面積算不上很大的沙特來說,剛好適合。于是在1987年,沙特防空軍司令蘇爾坦親王親自來到中國,開始與中國秘密商談東風-3的購買事宜。
談判過程中,由于我國并沒有出售導彈的先例,所以在定價上有些搖擺不定,不知道出價多少合適。
最后中方代表將利潤空間拉大,出價一億元,并已經做好了對方討價還價的準備。
沒想到的是,蘇爾坦親王沒有絲毫猶豫,當場就拍板同意了這筆交易。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素來大手大腳慣了的蘇爾坦,還以為中國代表的出價是一億美元,畢竟沙特之前在歐洲國家購買的武器裝備都是按照美元結算,且價格普遍非常高。
見到中國的導彈僅僅“一億美元”一枚,蘇爾坦感覺非常實惠,所以當場同意交易。事后,雙方都覺得自己賺大了。
就這樣,中、沙雙方完成了這筆軍事貿易,中國的外匯賬戶一下子富裕了起來。
從此,兩國之間開始了源源不斷的貿易往來,并在1990年重新恢復了建交。
從那以后,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數額逐年遞增,同時還開展了人才、技術、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兩國之間關系非常密切。
正因如此,當中國汶川發生大地震之后,沙特才愿意向中國捐助如此規模的款項。
此外,沙特除了在金錢和物資上的援助,其駐華大使葉海亞更是帶領大使館全部人員,為四川災區的中國人民進行了義務獻血。
正如一位來自沙特的國際友人所言:“中國讓我們感覺非常親切,中國的人民對我們也很好,現在兄弟有難,我們理所應當伸出援手。”
讓人感到意外的捐款
沙特對汶川的捐款多少摻雜了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但是接下來這幾個國家額捐款,則完全是出于人道主義救援精神,因為在國際社會中,雙方的關系算不上友好。
捐款數額排名第二的國家是加拿大,加拿大向我國捐助了3100萬加元,換算成人民幣約為2億元。中國與加拿大雖然早在1970年10月便建立了外交關系。
但作為拉美國家,加拿大一直趨附于美國,與中國的外交關系也始終追隨著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雙方關系破冰、建交的那段時間,中加雙方關系明顯有所緩和。
但是后續的幾十年間,即使中國始終抱以真誠、友好的態度與之相處,但對方在美國的干涉下,還是對中國展現出了忽冷忽熱的態度。
當汶川地震發生時,兩國關系算不上交好,可加拿大政府出于人道主義救援,還是捐助了3100萬加元。
后續,加拿大資源部部長加里·倫恩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金寶爾,又共同宣布了一項價值800萬加元的追加捐贈。
這筆捐贈物資是來自加拿大研制的木質住房,旨在向汶川地區的居民提供臨時和半永久性的避難所。
倫恩表示:“這是一次政府與產業合作,共同解決全球范圍內自然災害重建的一個案例,也是加拿大政府對中國災后重建工作的支持。”
2008年8月,第一批住房正式在汶川搭建起來,次年春季將會繼續展開第二批住房建設工作。
汶川大地震各國捐款排行榜上排名第三的國家是印度,印度政府向汶川災區捐贈約3500萬人民幣的物資,這對于國家經濟實力有限的印度來說,確實算得上心意滿滿了。
其實,中、印兩國的關系也近現代歷史上談不上友好。雖然早在公元一世紀兩國之間就有了貿易與文化上的交流,二戰時期更是同一陣營的戰友。
可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雙方因為邊境線劃分問題產生矛盾后,兩國關系便進入了寒冰期。
中方為了和平解決兩國爭端,甚至派出周恩來總理親赴新德里與印度總理尼赫魯會談,可印度政府的強硬態度最后還是導致了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
往后幾十年間,中印邊境線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而后,隨著中國與巴基斯坦交好、印度相繼站在了蘇聯、美國的身后,中印關系便一直持續惡化,毫無轉圜的余地。
直到進入21世紀之后,兩國總統互相訪問,外交關系才開始升溫。
2008年初,恰逢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訪華,與國家領導進行了友好會談,雙方在兩國貿易、國防、文化等方面往來達成一致意見,兩國關系再度邁上新的臺階。
同年中國汶川發生大地震,印度政府也展現出了較高的人道主義救援精神,向汶川輸送了3500萬元的物資。緊隨印度之后的,便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鄰居——日本。
汶川地震后,日本政府調撥5億日元馳援汶川,折合人民幣大約3200萬元。中日雙方的關系自不必多說,日本法西斯當年帶給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這是中華兒女永遠無法忘懷的。
不過日本作為地震頻發的國家,在應對地震災害方面確實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可能也正是因為其本身飽受地震侵擾,所以能夠懂得災區人民所遭受的痛苦,也使得日本人在這方面具備較高的人道主義精神。
不光是錢財上的支援,日本政府在地震發生后向中方表示,可以派出一支專業救援隊前來。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中方考慮到日本鄰近和快捷的原則,已經同意日本救援隊奔赴四川災區展開救援行動。”
得到允許后,一支由61名救援人員組成的隊伍立刻趕往了四川,這也是汶川地震后第一個抵達災區的外國救援隊。地震發生的第三天,這支救援隊來到了青川縣北川鎮。
在此停留的一周時間里,這支隊伍在廢墟中搜尋到18具遺體,其中有許多正在上課的中學生。
饒是頗具震后救援經驗的日本人,也無不對這場災難的慘烈景象感到震驚。
患難時刻見真情
說起中國在全世界范圍內與哪個國家的關系最好,毫無疑問要數巴基斯坦。
在聽聞四川汶川遭受大地震的第一時間,巴基斯坦政府立刻聞風而動,向中國捐贈了90萬美元的援助,后來又通過紅十字會再次捐贈5萬美元。
這筆錢雖然不多,可對于經濟困難的巴基斯坦來說,這已經是動用了部分國家戰略儲備才湊到的錢。
此外,巴基斯坦政府還派出兩架運輸機向中國運送了22260頂帳篷,這一舉措直接將巴基斯坦戰略儲備倉庫中的帳篷直接搬空。
同時,還有兩架滿載醫療隊的飛機,也在第一時間飛抵汶川。巴基斯坦的援助,從價值上來看似乎算不上什么,但這已經是其舉國之力。
在危難中,巴基斯坦愿意毫無保留地援助中國,這份真情便顯得格外難能可貴。
而中、巴雙方之所以能有這樣“鐵”的關系,則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美國和蘇聯都毅然選擇了潛力更大、實力更強的印度,想要借此對其拉攏。
巴基斯坦孤立無援,只能向當時剛剛與印度打了一場自衛反擊戰的中國求助。
中方為了幫助巴基斯坦抵御印度的威脅,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數十架戰斗機、上百輛坦克,甚至派出軍事人員幫其出謀劃策。
從此,中、巴關系快速升溫。直到現在,兩國的關系都尤為密切。
而巴基斯坦也確實將中國當做了恩人和兄弟,不管是戰爭年代的武器裝備援助,還是國家基礎建設中中方的無償幫助,巴基斯坦都一直感恩于心。
所以在汶川地震后,巴基斯坦義不容辭地站了出來,傾其國力為中國送來援助,這便是雙方患難見真情的最好體現。
除了巴基斯坦的援助最讓人感動,向汶川捐款的四十多個國家中,排名末尾的莫桑比克同樣讓人暖心。
雖然莫桑比克僅僅捐助了4萬人民幣,但是要知道,這個國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這個來自非洲東南部的國家,經濟水平全世界倒數,一半以上的政府預算來自國際援助,超過五成的國民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
就是這樣一個貧窮的國家,在汶川地震后仍然傾其所有,為中國送來了4萬人民幣的援助。當然,莫桑比克之所以愿意這么為中國付出,也是在回報中國的援助之恩。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方與非洲各國關系一直交好。
經濟援助、無息債務、基建修建、貿易往來,中國每年向非洲兄弟的援助金額超過200億美元,而莫桑比克就是其中的受惠國。
汶川地震后,莫桑比克的4萬人民幣捐助,一時之間成為了西方國家的“笑柄”,但在中國人的眼里,這4萬元的心意遠遠超過發達國家對中國成百上千萬的援助。
所以震后,中國也加大了對莫桑比克的支持。
1500萬美元幫助其修建加扎省機場;無償贈送100輛公共汽車;莫桑比克沿海城市遭到熱帶氣旋影響,中方捐贈100噸大米;馬普托大橋及周邊設施的修建….
一樁樁、一件件,盡顯中國人民對莫桑比克當年援手的報答。
結語
災害面前,不少國際友邦都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這是全人類共同面對自然災害時偉大人道主義精神的最好彰顯。
當然,對于那些曾經幫助過中國的國家,中國人民也從來沒有忘記他們的恩情。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
因此,當近幾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危急時刻,作為率先做好完全應對之策的中國,也向世界各國人民送去了金錢、物資、經驗上的幫助。
在未來,不管什么樣的災害降臨,都希望全世界的人民可以攜起手來,共同撐起這片世界。
參考資料
[1]《中國政府網》,《中國人民將永存的記憶——記汶川地震國際大救援》
[2]《南海網》,《汶川大地震國際救援行動:災難面前無國界》
[3]《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抗震救災:沙特阿拉伯捐贈首批救援物資運抵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