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為什么不幫中國(臺積電拒絕為中企代工)
有些事情總是充滿爭議的,有些企業也同樣充滿了爭議。這些爭議總是伴隨著一定的特殊關系,使得矛盾各方的關系越來越復雜,這時候企業就進退兩難了:為了正義反抗強權?還是為了利益屈服于現實?臺積電無疑就是最好的例子。
臺積電:又拒絕了為中國企業代工
臺積電服從米國的一切規定,按照米國出口管制的要求,拒絕為中國半導體企業飛騰進行晶圓代工,4月11日,臺積電官宣了這則消息。消息一出,輿論嘩然,臺積電被推上風口浪尖,創始人張忠謀也成了輿論焦點。
許多網友還不知道飛騰這個企業對于我國的意義有多大,飛騰是我國在CPU方面實現全面自主化研發、生產的關鍵一環,曾擔下國家重任,突破了我國半導體領域的諸多空白,一度將國產CPU的先進性推向了世界前列。
臺積電此次拒絕與飛騰的合作,無疑是官宣了自己與米國的關系,深深刺痛了國民情懷,不少文章回憶道:此前臺積電還知道力求為華為代工芯片的機會,如今卻是這般作為。作者們將臺積電這一轉變稱為:慢慢撇清關系。
張忠謀:對中國芯片之父的迫害
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世界半導體產業在1960年前后就已經建立起來,而我國到了2000年還是一片空白,直到張汝京建立了中芯國際開始,我國才算有了些樣子,張汝京將畢生所學極力推進祖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新建立的中芯國際發展迅速,甚至很多科研成果臺積電、三星等都無法比擬,于是2003年開始,張忠謀在國際上四處起訴張汝京盜竊臺積電技術和芯片,利用米國的規則發難,索要10億美元的賠款,甚至逼迫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
最終張汝京含恨離開而中芯國際也一蹶不振,我國的半導體企業拖延到今天才勉強有了一個全面開花的局面,張忠謀對張汝京和中芯國際的責難有著極大的催化劑的作用,然而張忠謀卻始終打著愛國的口號。
習慣了狀告:梁孟松的歸國之旅
臺積電為了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和技術優勢,對曾經的員工梁孟松也沒少花功夫。彼時梁孟松幫助三星在技術上全面超越臺積電,臺積電工程師如何突破都無法超越,最終張忠謀又使出了曾經四處狀告、起訴的一招。
梁孟松在三星工作了8年,就被臺積電起訴了6年,這便足以見得臺積電在為人上的缺陷了。2017年梁孟松來到中芯國際,臺積電才安心下來;2018年開始,臺積電技術全面超越三星,一直到了今天三星也只是能勉強追趕。
彼時的中芯國際還在研究156nm芯片,臺積電就已經在考慮14nm的芯片了,最終世界上再難有一家企業能夠與臺積電媲美。利用不正當的方式,臺積電成就了自己的春秋大夢,這次又站隊米國,拒絕為飛騰進行晶圓代工。
非臺積電不可嗎?我們還有得選
臺積電早期利用米國的規則趕走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滿足了自己的野心,同時也被米國深深綁票。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已經極大地受到了米國的影響,以至于華為芯片訂單那么誘人,想吃卻不敢吃下去。
但我們真的非得讓臺積電代工不可嗎?在中芯國際突破第二代N+1技術后,代工7nm已經逐步成為可能,除了手機芯片之外,已經能滿足絕大多數的芯片代工要求,并且今年中芯國際還擴建了晶圓代工廠。
臺積電選擇了與我們撇清關系,最讓人擔心的是當中芯國際再次崛起的一天,張忠謀或者說臺積電又會使出怎樣的招式,來責難我們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企業。曾經的四處狀告、起訴,又是否會故伎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