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盜墓者使用什么工具盜墓洛陽鏟只是其中之一
關于盜墓可能大家了解的不是太多,其實小編關于盜墓的知識也是從一部有名的小說《盜墓筆記》中所了解的。通常來說,盜墓所用的工具一般有釬、短柄鋤,但這些常見的盜墓工具碰到一些較大的古墓是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的。這時候,大家所熟悉的盜墓工具,洛陽鏟便出現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圖:各種型號的洛陽鏟(探鏟)
“洛陽鏟”自它誕生那天起,便充滿了神奇色彩,身上罩著一圈高深莫測的光環。這到底是一把什么樣的鏟子?這在《民國盜墓史·秘笈卷》中曾作重點介紹。
先說洛陽鏟出現前,盜墓賊習慣使用的兩把利器。
“洛陽鏟”是近代盜墓賊的發明,那么古代盜墓賊盜墓用什么利器?鐵錐!最遲在明代盜墓賊中間,已開始使用鐵錐這種盜墓工具。明人王士性所記“盜者尚能以鐵錐入”一說,便透露出了這個信息。
其實,鐵錐是古代一種廣泛使用的專業性生產工具。在明代,四川的井鹽開采,便使用鐵錐來挖掘鹽井。當時的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卷五)中記下了此事,為現代學者從側面了解古代盜墓工具,提供了十分難得的資料。
圖:洛陽鏟取土現場
《天工開物》中所記相當詳細,甚至連使用方法也說了——
“凡蜀中石山去河不遠者,多可造井取鹽。鹽井周圓不過數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余,深必十丈以外,乃得鹵信,故造井功費甚難。其器冶鐵錐,如碓嘴形,其尖使極剛利,向石山舂鑿成孔。其身破竹纏繩,夾懸此錐。每舂深入數尺,則又以竹接其身,使引而長。初入丈許,或以足踏錐梢,如舂米形。太深則用手捧持頓下。所舂石成碎粉,隨以長竹接引,懸鐵盞挖之而上。大抵深者半載,淺者月余,乃得一井成就?!?/p>
圖:漢井鹽畫像石
開鑿鹽井與盜墓有質的區別,但“作品”區別不大,過去不少盜墓賊就將盜洞稱為井,盜墓也是在“挖井”。《天工開物》一書中還繪有《鑿井圖》,時人使用鐵錐的方法竟然與民國盜墓賊使用“洛陽鏟”時的動作很相似;更驚人的是,其錐頭與今天的“洛陽鏟”鏟頭,也驚人地相似,都是圓形的,有較大弧度。可見,古代盜墓賊也有自己的“洛陽鏟”,而且使用上了。
圖:古代鑿井用鏟
有意思的是,民國時學者當年就把“洛陽鏟”稱作“鐵錐”。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地質學家袁同禮先生前往洛陽調查當地的盜墓情況,他在之后提交的報告(載民國二十五年《燕京學報》第二十一期)中有這樣的文字——
“洛陽為吾國舊都,古跡甚富,城北城東,古墓尤多。近十余年來出土古物,以銅器為大宗。土人以大利所在,私行盜掘者,幾成一種職業,并發明一種鐵錐,專作采試地層之用。沿城北邙山一帶,盜掘痕跡,不計其數。……其參加工作者,共二十余人,各執鐵錐,分區探試,偶有所獲,則歡呼若狂。”
圖:現代盜墓現場
袁文中所述當時所見盜墓賊手中的“鐵錐”,就是剛發明僅十來年的“洛陽鏟”。事實上,在“洛陽鏟”這一名稱定名之前,有各種各樣的叫法。
最后小編提醒大家,不是政府部門所組織的挖掘古墓的行為都是非法行為哦。所以關于盜墓方面的知識,大家了解一下便好了,千萬不要自己去試下,否則的話,被抓到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