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蓋硅脂換液金:Intel 8代i7暴降10℃
隨著Intel在CPU內部使用硅脂導熱技術,開蓋換液金似乎已經是成為了日常所需,i7-8700K這顆強大的處理器一上市的售價就超過了3000元,讓很多玩家措手不及,但仍然不能阻止這款CPU熱銷到無貨,有同樣熱度的還有CPU的溫度,動輒逼近100度可不是誰都能承受得了的。
現在看來,如果在不開蓋的情況下,硅脂類導熱劑已經很難能將8700K壓制到一個能接受的溫度。
很多品牌瞄準了這個機會看中了導熱劑這個市場,先后推出了不少款液態金屬產品,想用超高的導熱系數來占領市場。
今天我們選擇了電商比較容易買到和比較有名的三款液態金屬導熱劑,來看看這些導熱系數標榜不一的產品能有多大的能耐,這些導熱劑分別是最老牌的酷冷博液金;新晉品牌LTCOOLING黑管液金;最強炒作暴力熊液金。同時還會使用一款普通的硅脂來作為基礎對比。
設計測試環境
在整個測試中,我們使用AIDA64來進行拷機,拷機選項為單烤FPU,能夠在此軟件中獲得最大的壓力負載。主板BISO使用默認模式,不進行超頻設置。
硅脂我們使用的依然是購買液金贈送的那一小瓶,大概是1元一瓶的樣子。我們先在處理器頂蓋上用少量硅脂涂勻,然后在冷頭上也涂上薄薄的一層,盡量減少縫隙的存在,水冷頭裝到扣具上面后再左右旋轉兩下,令接觸更完美。
高昂的價格與高端的逼格組成了一只來自德國的熊,連萊納斯也使用它來拍視頻。暴力熊在硅脂與液金方面雙線作戰,硅脂的表現上次我們已經測試過了,溫度比較令人滿意,我們今天就來測試一下這個高達130元/克的液態金屬。
從包裝上看,跟暴力熊好像除了印字和細節之外,好像都沒有太大區別,LTCOOLING的標簽寫著“PowerbyGermany”,翻來覆去看看,還真有點德國味。不管是哪國的,只有效果是唯一的真理,接下來我們就涂到CPU上試試吧。
由于之前祖傳的酷冷博液金本來就沒多少,經過了開蓋和測試已經所剩無幾,所以干脆就又買了一只來進行測試。售價約為65元/克左右,銷量基本被一家壟斷。酷冷博是液金中的老牌子了,在玩家心中有先入為主的地位,所以價格相對也高了些,不過還可以接受。
由于酷冷博三代液金也是膏狀的,筆者用各種姿勢拍攝都不覺得與LT黑管液金有何區別,所以干脆就不貼圖上來了,直接參考LT黑管就好了。接下來我們看看溫度測試吧。
另外關于網友們熱議的“我家電腦滿載時候XX度”這個話題,筆者特地研究了一番。
在任務管理器中看到處理器使用率達到100%的時候,其實處理器并未達到滿載。經過N輪測試之后,發現頻率,100%利用率都不能作為定量,唯有功耗才是最正經的指標。
所以以后在散熱類測試的過程中,都對針對功耗方面進行盡量固定,得以保持最科學的測試方法,本方式經由散熱行業品牌共同討論驗證后確定的這個指標,非常具有參考意義。
因此以后大家在考量溫度對比的時候,先看一眼功耗,因為同樣頻率下的滿載功耗可能會差一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