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出口駛向深海
7月4日,上汽集團總裁助理、國際業務部總經理、上汽國際總經理余德在媒體溝通會上介紹,上汽集團已將在歐洲建廠的工作提上議事日程,目前正在選址。同時,比亞迪也傳出將在巴西投資30億雷亞爾(約合人民幣45億),建設其在亞洲以外的首家電動汽車工廠。6月28日,中國(廣東)-泰國經貿代表團抵達泰國曼谷,與泰國企業展開交流合作,廣汽埃安與泰國首家經銷商代表錦匯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官宣廣汽埃安正式進軍泰國市場。上半年,中國汽車企業在海外市場動作頻頻,出海的深度和廣度都在進一步擴大。
出海建廠熱度高
隨著中國汽車出口的快速發展,不同企業在不同市場也進入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于那些海外發展較快的企業而言,當前正是在海外建廠的好時機。
余德透露,在歐洲建廠,上汽早有規劃。自2007年,上汽MG品牌批量出海,至今已有16年。上汽在產品出口量不斷攀升的同時,各項海外發展規劃也在加速推進。早在2019年,上汽內部就有了銷量達到10萬輛在歐洲建廠的計劃。去年,上汽在歐洲的銷量成功超過10萬輛,完成了這一目標。雖然建廠的計劃沒有馬上啟動,但相關規劃一直在推進。今年在歐洲建廠的工作順利進入選址階段,相關的生產、產品規劃也在同步推進。
廣汽埃安方面表示,按照計劃,埃安將于今年內在泰國成立東南亞總部,同時,入泰車型的本地化生產也在積極籌備中。據了解,廣汽埃安已于今年3月底向泰國方面遞交投資意向書,將投資64億泰銖(約合人民幣13億元)建設電動汽車工廠。
長城汽車透露,其已于今年1月與越南經銷商簽署授權合作協議,計劃于8月正式登陸越南市場,首款上市車型為哈弗H6 HEV,今年計劃布局8個銷售網點。現階段,長城汽車將通過泰國工廠出口整車至越南,計劃于2025年設立新能源汽車組裝廠,同步輻射東盟周邊國家。
巴西當地時間7月4日,比亞迪與巴西巴伊亞州政府共同宣布,雙方將在巴西設立由三座工廠組成的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總投資額30億雷亞爾(約合人民幣45億元)。這三座工廠分別為主營電動客車和卡車底盤的生產工廠、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工廠、專門從事磷酸鐵鋰電池材料的加工工廠。其中,整車工廠生產線涵蓋純電動和插混車型,計劃年產能15萬輛,未來將輻射美洲市場。比亞迪相關人士透露,截至目前,在乘用車領域,比亞迪已在巴西建成24家經銷商線下門店,預計今年年底設立100家門店,為當地消費者提供新能源汽車銷售及售后服務。比亞迪的泰國工廠也已經在今年3月動工建設,計劃2024年投產,將輻射東南亞市場。
出口規模擴大 建廠是必選項
“海外建廠,是一個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必須要做的事。”余德表示,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汽車出口不能僅依靠貿易,還要更多的融入當地市場的發展,解決一些就業問題,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在余德看來,在海外市場,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中國車企要想在海外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因地制宜,持續市場化推進。
隨著銷量的增加,不同的企業在不同地區會采取不同的本土化措施,海外建廠是很多車企開拓海外市場過程中的一種選擇。以長城汽車為例,其在俄羅斯、巴西、泰國等地建廠的同時,與國際經銷商巨頭的合作也在同步推進。據了解,長城汽車與英之杰集團在全球范圍內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2022年,在智利、秘魯市場,長城汽車實現了訂單的快速增長;2022年8月,雙方簽署香港和澳門代理協議;2023年2月和6月,歐拉好貓分別在香港和澳門成功上市。今年6月30日,長城汽車與英之杰正式達成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就印度尼西亞市場達成合作意向。未來,雙方在繼續深化智利、秘魯、香港、澳門等在營市場合作的同時,還將擴大在亞太、拉美、歐洲和非洲的合作范圍。
長城汽車之所以在巴西投建自己的工廠,與當地的政策有很大關系。眾所周知,巴西進口汽車的關稅較高,這并不利于中國品牌汽車出口。而且,巴西與周邊國家有關稅協定,這為巴西生產的車輛進入周邊國家市場提供了機會,因此,在巴西建廠,不僅可以更好地開拓巴西市場,還可以起到輻射周邊市場的作用。“巴西的整車進口關稅是35%,對部分貿易行政國家有50%的優惠,大約是17.5%;散件形式清關的關稅大約是16%。除此之外,還有工業產品稅,針對汽車征收比例是30%。”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秘書長孫曉紅表示,巴西的匯率也不是很穩定。
數據顯示,今年5月,泰國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增至上年同期的13倍,達到5000輛,純電動汽車在整體銷量中的占比由2022年的0.5%猛增至7%。泰國已經成為中國電動車重要的出口目的國之一。為了更好地開拓泰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長城、上汽、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在泰國建廠,豐田等車企巨頭也在積極謀劃在泰國生產電動汽車。在海外市場的爭奪中,中國車企正面臨更多老牌車企的競爭,應對策略也會更國際化。
中國汽車工業副秘書長魏文清表示,汽車出口基本分五個階段:機遇型貿易、品牌型貿易、簡單KD制造、全面本土化制造和全面國際化。“目前,中國車企基本處于第二、第三階段,但不同車企也不盡相同,有些企業甚至直接跳至第三、第四階段。只要企業有實力、有規劃,也是一種不錯的嘗試。”在魏文清看來,中國車企的海外發展要錨定重點市場,做好重點區域發展。
創新求變開拓海外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企業出口214萬輛,同比增長75.7%。從2022年的200萬輛、2023年的300萬輛到今年上半年的超過200萬輛,中國汽車出口步入快速上升期,各主要車企在海外市場的收獲也各有不同。
雖然廣汽埃安才剛剛開始海外市場的開拓,但起點卻不低。廣汽埃安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親自帶隊出席了埃安與泰國經銷商的簽約活動,并且持續深入調研泰國市場,與泰國政商界人士進行了深度訪問和交流。6月29日,曾慶洪一行拜訪泰國副總理兼能源部部長素帕塔納鵬,就廣汽埃安在泰國投資發展的計劃進行了交流。曾慶洪表示,此次以泰國為核心立足點設立總部,逐步輻射東南亞市場,也是基于廣汽集團長時間的考察結果,泰國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都是廣汽投資的最佳選擇。
“國際化是萬億廣汽戰略的重要一環,集團高度重視自主品牌出海工作。”曾慶洪稱,集團國際業務部牽頭,聯合廣汽埃安全面、深度了解泰國稅收、本地化工廠建設等政策,最大化共用集團資源,圍繞做大做強廣汽自主品牌出海業務攜手共進;品牌先行、服務先行、培訓跟進。廣汽埃安是國內前三的新能源品牌,要有品牌自信,也要對市場保持敬畏,扎扎實實地樹好口碑、做好服務,為深耕海外市場打下堅實基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深化對外合作,堅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埃安出海正處天時、地利、人和的黃金期,要牢牢把握發展機遇,聯合合作伙伴共同打贏東南亞市場攻堅戰,合力將埃安品牌及產品推向世界,贏得銷量、品牌雙豐收,助力萬億廣汽目標達成。據了解,廣汽集團正大力推進國際化戰略,計劃2030年挑戰出口50萬輛目標。此次廣汽埃安正式開啟海外角逐,是廣汽集團發展新能源汽車事業的重要進展,也是國際化戰略部署的重要一步。
上汽集團今年出口量有望達到120萬輛,其中,MG品牌80萬輛。MG品牌已經暢銷海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躋身單一品牌(乘用車)銷量前十。針對不同市場,MG品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余德介紹,MG品牌在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四國采用了自營模式進行市場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針對不同市場的消費特點,重點突破。
上汽德國公司總經理袁映琛介紹,德國的汽車工業非常發達,是一個典型的本土市場,本土品牌的銷量占比接近70%。德國消費者也非常驕傲,中國品牌到德國賣汽車,就像德國人到中國景德鎮賣瓷器、到上海南翔賣小籠包一樣。如果沒有底氣,很難在這里站住腳。“德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汽車品牌的一面鏡子。”MG憑借過硬的品質和較高的性價比,成功打開德國市場更顯難能可貴。“我們三年前開始在德國建立營銷網絡,嵌入點正是新能源汽車。”袁映琛表示,相對保守的德國,在電動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發展較慢,這給了中國品牌機會。目前,上汽在德國銷售的車輛中80%是電動汽車。
長城汽車巴西戰略總監代強介紹,針對巴西市場的特點,長城在當地建廠的同時,在營銷方面也做了很多本地化創新。在巴西,長城推出新零售模式,簡化購買流程,做到快速安全交易、隨時隨地下單,并快速覆蓋巴西全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創新求變是開拓市場的新方向。”代強如是說。
生態出口 積極防范海外市場風險
雖然中國汽車出口在今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也并非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一些風險和挑戰。日前,外媒報道,因為擔心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會以極快的速度和規模涌入歐洲市場,威脅到歐洲本土的電動汽車產業,歐盟考慮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展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雖然“雙反”調查尚未落下石錘,但隨著中國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在海外市場的快速增長,相關問題的出現是必然。“中國電動汽車在海外爭奪市場份額,必然會遭到目的國市場的打壓,這是不可避免的。歐盟碳關稅等方面的法案,其實就是在限制國外電池等產品的進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坦言。
事實上,中國車企之所以開始大規模海外建廠,就是在應對這種風險。海外建廠不僅可以獲得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還可以為企業降低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更關鍵的是,海外建廠還可以幫助當地政府創造就業機會,帶來稅收,甚至助力當地汽車工業的發展。
“要做生態出口。”魏文清強調,近幾年,中國汽車出口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問題,如運力不足、信息協同不夠、貿易壁壘等。隨著中國汽車技術水平的提高,單純的技術壁壘已經很難對中國汽車造成阻礙,但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協同,還需要及時跟上。以電動汽車出口為例,充電基礎設施的配套尤為關鍵。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但當地的充電基礎設施配套做得并不是特別好,這也是中國車企需要考慮的問題。“有時候,有充電樁,卻找不到施工隊。”袁映琛介紹,為了更好地開拓不同市場,車企需要創新更多本地化的舉措,幫助消費者解決實際問題,進而開拓市場。上汽為歐洲很多消費者提供了不同型號的充電線(盒),以適應他們的各種充電需求。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介紹,為了更好地跟上中國車企出海的步伐,包括充電樁在內的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也需要做好海外市場的開拓。以充電樁出口為例,雖然在技術上中國產品沒有什么障礙,但不同國家和地區,充電樁接口、認證標準等的要求不同,這就需要相關企業做好相關認證、協同工作。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海外事業負責人高源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需要對各地區法規、政策、消費能力、用戶習慣、文化等綜合評估,制定適合本企業/品牌發展的海外戰略。
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曹光宇則提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我們還沒從買進口豪華品牌的熱度中轉過來,中國汽車就鋪天蓋地的出海了。有點像一夜間買彩票中獎了的感覺。”曹光宇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要想在海外獲得更好的發展,首先要做好品牌。同時,要做好充電基礎設施等配套服務能力。”
文:王金玉 編輯:黃蓓 版式:趙方婷
給小編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