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無人洗車解決方案斬獲世界互聯網大會二等獎
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舉行,來自1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行業機構、中外互聯網企業、高校智庫的2000余位代表"線上+線下"參會。
3分鐘、10塊錢、24小時,浙江驛公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憑借一套智能無人洗車解決方案,經過和全球23個國家、1110個優質項目多輪的激烈角逐和PK后,最終榮獲2022年全球互聯網大賽二等獎。為什么這套解決方案能夠得到組委會的青睞?用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陳思渝的話來說:智能技術不僅深刻地改變了洗車行業的產品形態與商業邏輯,更切實地便利了每一位消費者。
用智能技術改造傳統洗車業
從麻省理工學院機械自動化專業碩士畢業后,陳思渝曾任職于美國硅谷甲骨文總部,日常負責一些軟件開發的工作。這一段職業生涯,讓他對機械化、智能化、互聯網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作為一個天生的冒險者與樂觀派,大公司一眼看得到頭的單調生活令他感到乏味,加之想要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的使命感常涌動心間,陳思渝一直在尋找創業機會。
“當時國內創業的環境非常好,機緣巧合下我認識了現在的合伙人施恒之先生,我們聊得很投機,很快就決定回國在車后市場領域創業。”2015年,陳思渝敏銳地意識到當時的汽車后市場偏于傳統,而互聯網恰能為其賦予新的可能性,于是,他毅然辭去硅谷優渥的工作,回國創業。
觀察到國內絕大多數的車后服務還依賴于人力且布局散亂,陳思渝希望能夠打造一個全覆蓋的智能服務網絡,每間隔一公里之內都設置一個無人化服務網點,每一個網點又都能為車輛提供全面細致的“驛站式”服務。懷著這樣的美好期許,陳思渝與合伙人將公司命名為“驛公里”。
然而,創業的日子并非一帆風順。從起初定位的行業咨詢平臺,到研發提升汽修店效率的SaaS系統;從開設直營洗車門店,到運營可以維修發動機的大型后臺店……陳思渝在汽車后市場領域探索和嘗試過各種商業形態。憑借豐富的從業經驗和靈敏的市場嗅覺,陳思渝最終瞄準了智能洗車這一新領域。“洗車是車后市場里面流量最大的服務,這種服務也是最有可能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標準化輸出的。”
2016年,機械設計經驗豐富的陳思渝帶領技術團隊開始嘗試研發無人化洗車機,次年8月,第一臺機器落地。大眾對于全新的事物總是采取觀望態度,因此一開始智能洗車服務在市場上并沒有激起太大的波瀾,很多站點一天只有個位數的單量。
那時機器也正處于初級階段,穩定性不足,經常會出現一些小問題,需要不斷修正和完善。陳思渝便將一整套的維修工具和零配件放置在車上,每天奔走杭州各處去修理機器,經常到了凌晨十二點仍在工作。這個過程他形容為“升級打怪”,隨著機器的性能越來越強,陳思渝也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讓技術更好地為人服務
2017年底,陳思渝團隊迎來了他們的第一次高光時刻。由于春節假期洗車門店大都暫停提供服務,有著“3分鐘、10塊錢、24小時”的便捷高性價比的智能洗車服務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體驗。單量急劇增長,當時杭州22座站點一天的洗車量達到近4000單,平均每臺機器每天要提供100-200單服務。
自此之后,驛公里的智能洗車服務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陳思渝帶領著一批優秀的技術研發團隊,不斷進行技術積累和產品創新,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瓶頸。其中,2020年,研發出“阿爾法”洗車機器人也是陳思渝職業生涯中的里程碑事件。
“阿爾法”僅有一臺冰箱大小,6臺機器自動分工,只需55秒就能洗完一輛車,其速度遠遠超過此前傳統的龍門、隧道式洗車機。“在阿爾法系列上面,我們真正做到了把機械設計與世界上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其他一些最先進技術整合在了一起。”在這一關鍵性節點之后,驛公里的技術能力遠超其競爭對手,正式成為智能洗車行業的領跑者。
在智能洗車這個全新的領域,到底該怎么走,能走多遠,創業之初,陳思渝心里也打鼓,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試錯中不斷前行。不過,穩扎穩打、奮力研發注定一鳴驚人,如今,驛公里的站點幾乎遍布全國。今年,在投資人的建議下,陳思渝帶著團隊潛心打磨三年的智能無人洗車整一套解決方案,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殺入“直通烏鎮”全球互聯網大賽人工智能專題賽決賽。
“行業的風向標會指向哪里,其實每年的互聯網大會都能給出答案。今年參加比賽,我明顯感覺到硬科技與互聯網結合將是未來的趨勢。”創業這些年,歷屆互聯網大會陳思渝都多有關注,“互聯網本質是一個工具,技術最終是為人服務,這是驛公里對于未來的定義,我們的所有產品都將為實現這一愿景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