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基金網每日基金凈值(酷基金網每日基金凈值怎么看)
發布時間:2025-10-26 05:25:54
?
閱讀量:0次
?
來源:互聯網
酷基金網每日基金凈值變化情況。本基金成立以來分紅0次,累計分紅金額0億元。目前該基金開放申購。基金經理為王鵬,自2022年01月28日管理該基金,任職期內。本基金成立以來分紅0次,累計分紅金額0億元。目前該基金開放申購。
導言
筆者身邊很多小白投資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工作一段時間后,個人的“小金庫”逐漸充實,隨之而來也就產生了投資理財的需求。但是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經驗也比較欠缺,對于到底如何妥善地進行投資理財感到迷茫。
這時候我們建議一定要先對投資理財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學的認知,然后再根據這套認知去落實和執行具體的投資理財操作。
具體到基金相關的知識,最基礎的幾個問題比如:基金也像股票一樣有價格嗎?那我們該如何觀察基金的價格漲跌?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講一下,到底什么是基金凈值,以及相應的量化指標是什么含義。
什么是基金凈值
首先,基金肯定是有價格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花100元買入一個“凈值”為1的基金,如果它的“凈值”上漲50%,變成了1.5,那你的100元就變成了150元。
聰明的你肯定觀察到了,上面提到的“凈值”我加了雙引號,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嚴格來說這個叫做單位凈值,和它同樣的概念還有兩個,分別是累計凈值和復權凈值。
在上述例子中,單位凈值是1,就代表著“每1份基金的價格是1元”。你出了100元,那么就剛好買了100份。當你想賣出基金的時候,看一下手上有100份,再乘以當時的單位凈值1.5,就可以得出將獲得150元的結果了。
單位凈值這么好用,可以很直觀地反映基金的買賣價格,那為什么還需要累計凈值和復權凈值呢?別急,我們再看另一個例子。
如下圖所示,這只基金的單位凈值走勢突然發生了“暴跌”。僅用一天的時間,單位凈值就從4.0左右變成了3.0左右,那是不是我們的資產也突然地大幅度縮水呢?別慌,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資產其實并沒有受影響,這是因為這只基金進行了分紅。
什么是分紅呢,其實就是這只基金主動將一部分收益以現金方式派發給基金投資人。當進行了這種操作時,基金的單位凈值也需要同步進行調整從而下降幅度較大,但我們的資產實際并未受到影響。
那么當我們拿到基金分紅的現金時,就有兩種選擇:
1、把現金放在賬戶上不動。
2、把現金重新投到這只基金里。
累計凈值就是假設始終選擇第1種方式,那么分紅后的資產就不再投入產品中進行運作了,會以累計的形式算在基金凈值中。
復權凈值就是假設我們始終采用第2種方式,那么分紅后的資產將繼續投入產品中進行運作,會以產品實際收益的形式算在基金凈值中。
由于基金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進行分紅分拆操作,導致單位凈值大幅波動,從而影響我們客觀地評價這只基金的歷史業績。所以我們在普適性地研究基金的時候,首先不建議使用單位凈值做參考。
其次,累計凈值和復權凈值該選哪一個呢?我們認為應該選擇復權凈值。因為累計凈值的波動其實是“基金產品+現金”的波動,現金部分不漲不跌,就導致累計凈值總是比基金的真實波動小一點,也損失了一點真實性。而復權凈值始終是純粹的“基金產品”的波動,也更能反映出這支基金產品持續運作、發揮復利效應的能力。
最后我們附上對單位凈值、復權凈值、累計凈值的講解圖,以及三種凈值同時放在一起的對比圖,如下所示。
接下來我們重點講一講,觀察復權凈值時需要
收益類指標
在理解了基金的單位凈值、復權凈值、累計凈值以后,我們在觀察基金歷史業績時,就可以將它的復權凈值曲線取出來,做一些計算,得出一些用于衡量其業績表現的指標。收益類的常見指標有兩個,分別是累計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
1、累計收益率:顧名思義,就是從A時刻到B時刻的總收益,也就是B時刻的復權凈值減去A時刻的復權凈值,然后再除以A時刻的復權凈值。我們在理財軟件常看到的近一月、近半年、近一年、近三年、成立以來收益,就是各種不同區間下的累計收益率。
2、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是指投資期限為一年所獲的收益率,也就是我們可以把超過一年時間或者把不足一年的收益率折算為平均每年有多少收益率。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衡量資金平均的使用效率。
年化收益率,也就是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對我們長期投資來說可能會犯下很多很多的錯誤,導致最終實際收益很少,可能還會虧損。
比如我們拿出1萬元進行投資基金, 每年如果有10%的年化收益率的話,一年后資金總額是1.1萬元,五年后是1.6萬元,十年后是2.6萬元,20年后是6.7萬元。五年后我們總收益達到60%,20年后能達到570%總收益。
對于我們個人投資者來說,很容易被市場高收益產品所吸引,比如同樣是1萬塊錢投資基金,第一年收益就達到100%,但是第二年虧損達到50%,實際上兩年后總收益為0,再算上管理費,申購贖回等費用,實際上是虧損的,長期這么如此,與看上去每年年化就10%的產品對比,最終差距是不可想象的。
真實的理解了年化收益率,隨著時間周期拉長,30年后、50年后,復利的威力顯現的會越明顯,而錯誤理解年化收益率,追求短期高回報的產品,可能多年以后還是歸零,也有可能虧損更多,所以確保穩定的年化收益是多么重要。
風險類指標
上面兩個指標是用來衡量收益的,最大回轍和波動率則是用來衡量風險的。
1、最大回轍:最大回撤就是回顧這只基金的歷史業績,每一輪最高點到這一輪最低點的虧損比例。一方面描述了這只基金僅從歷史業績角度看的話,有可能發生的最大虧損。另一方面,最大回轍幅度也會加大再創新高的難度,控制回轍幅度對取得長期優秀的收益率至關重要。
2、波動率:衡量風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虧損幅度,另一種就是不確定性。波動率的大小,就是在描述歷史上這支基金的業績向上或向下的幅度有多少,從而了解它的不確定性。
復合類指標
有了衡量收益和風險的指標,那么我們就可以再把它們相結合,形成能夠衡量二者關系的指標。
1、夏普比率:夏普比率的計算方法是,先把年化收益率減去同期的無風險利率,形成真實的收益水平,然后再除以波動率。
比如年化收益率扣除無風險利率后是10%,波動率是10%,夏普比率就是1,也就是說每1%的波動率換來了1%的扣除無風險利率后的收益。
如果年化收益率扣除無風險利率后是20%,波動率是40%,夏普比率就是0.5了,也就是說每1%的波動率只能換來0.5%的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越高,風險兌換成收益的效率也就越高。
2、卡瑪比率:同理,年化收益率也可以與最大回撤做類似夏普比率這樣的計算。將年化收益率除以最大回撤,就得到了卡瑪比率。
比如年化收益率是20%,最大回撤是40%,那么卡瑪比率就是0.5。也就是說,每1%的最大回撤能換來0.5%的年化收益。但也需要注意,當年化收益率為負數的時候,這個計算就沒有意義了。
結語
通過今天的梳理,我們學習了基金最基礎的價格相關的知識,懂得如何區分單位凈值、累計凈值、復權凈值,并且了解了最基礎的基金業績評價指標。
有了這些基礎認識,我們以后觀察基金的凈值或者分析自己資產的長期表現時,就可以更加全面、客觀。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們將通過比較這些指標來分析和衡量不同基金之間的優勢與劣勢。
導言
筆者身邊很多小白投資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工作一段時間后,個人的“小金庫”逐漸充實,隨之而來也就產生了投資理財的需求。但是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經驗也比較欠缺,對于到底如何妥善地進行投資理財感到迷茫。
這時候我們建議一定要先對投資理財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學的認知,然后再根據這套認知去落實和執行具體的投資理財操作。
具體到基金相關的知識,最基礎的幾個問題比如:基金也像股票一樣有價格嗎?那我們該如何觀察基金的價格漲跌?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講一下,到底什么是基金凈值,以及相應的量化指標是什么含義。
什么是基金凈值
首先,基金肯定是有價格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花100元買入一個“凈值”為1的基金,如果它的“凈值”上漲50%,變成了1.5,那你的100元就變成了150元。
聰明的你肯定觀察到了,上面提到的“凈值”我加了雙引號,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嚴格來說這個叫做單位凈值,和它同樣的概念還有兩個,分別是累計凈值和復權凈值。
在上述例子中,單位凈值是1,就代表著“每1份基金的價格是1元”。你出了100元,那么就剛好買了100份。當你想賣出基金的時候,看一下手上有100份,再乘以當時的單位凈值1.5,就可以得出將獲得150元的結果了。
單位凈值這么好用,可以很直觀地反映基金的買賣價格,那為什么還需要累計凈值和復權凈值呢?別急,我們再看另一個例子。
如下圖所示,這只基金的單位凈值走勢突然發生了“暴跌”。僅用一天的時間,單位凈值就從4.0左右變成了3.0左右,那是不是我們的資產也突然地大幅度縮水呢?別慌,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資產其實并沒有受影響,這是因為這只基金進行了分紅。
什么是分紅呢,其實就是這只基金主動將一部分收益以現金方式派發給基金投資人。當進行了這種操作時,基金的單位凈值也需要同步進行調整從而下降幅度較大,但我們的資產實際并未受到影響。
那么當我們拿到基金分紅的現金時,就有兩種選擇:
1、把現金放在賬戶上不動。
2、把現金重新投到這只基金里。
累計凈值就是假設始終選擇第1種方式,那么分紅后的資產就不再投入產品中進行運作了,會以累計的形式算在基金凈值中。
復權凈值就是假設我們始終采用第2種方式,那么分紅后的資產將繼續投入產品中進行運作,會以產品實際收益的形式算在基金凈值中。
由于基金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進行分紅分拆操作,導致單位凈值大幅波動,從而影響我們客觀地評價這只基金的歷史業績。所以我們在普適性地研究基金的時候,首先不建議使用單位凈值做參考。
其次,累計凈值和復權凈值該選哪一個呢?我們認為應該選擇復權凈值。因為累計凈值的波動其實是“基金產品+現金”的波動,現金部分不漲不跌,就導致累計凈值總是比基金的真實波動小一點,也損失了一點真實性。而復權凈值始終是純粹的“基金產品”的波動,也更能反映出這支基金產品持續運作、發揮復利效應的能力。
最后我們附上對單位凈值、復權凈值、累計凈值的講解圖,以及三種凈值同時放在一起的對比圖,如下所示。
接下來我們重點講一講,觀察復權凈值時需要
收益類指標
在理解了基金的單位凈值、復權凈值、累計凈值以后,我們在觀察基金歷史業績時,就可以將它的復權凈值曲線取出來,做一些計算,得出一些用于衡量其業績表現的指標。收益類的常見指標有兩個,分別是累計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
1、累計收益率:顧名思義,就是從A時刻到B時刻的總收益,也就是B時刻的復權凈值減去A時刻的復權凈值,然后再除以A時刻的復權凈值。我們在理財軟件常看到的近一月、近半年、近一年、近三年、成立以來收益,就是各種不同區間下的累計收益率。
2、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是指投資期限為一年所獲的收益率,也就是我們可以把超過一年時間或者把不足一年的收益率折算為平均每年有多少收益率。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衡量資金平均的使用效率。
年化收益率,也就是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對我們長期投資來說可能會犯下很多很多的錯誤,導致最終實際收益很少,可能還會虧損。
比如我們拿出1萬元進行投資基金, 每年如果有10%的年化收益率的話,一年后資金總額是1.1萬元,五年后是1.6萬元,十年后是2.6萬元,20年后是6.7萬元。五年后我們總收益達到60%,20年后能達到570%總收益。
對于我們個人投資者來說,很容易被市場高收益產品所吸引,比如同樣是1萬塊錢投資基金,第一年收益就達到100%,但是第二年虧損達到50%,實際上兩年后總收益為0,再算上管理費,申購贖回等費用,實際上是虧損的,長期這么如此,與看上去每年年化就10%的產品對比,最終差距是不可想象的。
真實的理解了年化收益率,隨著時間周期拉長,30年后、50年后,復利的威力顯現的會越明顯,而錯誤理解年化收益率,追求短期高回報的產品,可能多年以后還是歸零,也有可能虧損更多,所以確保穩定的年化收益是多么重要。
風險類指標
上面兩個指標是用來衡量收益的,最大回轍和波動率則是用來衡量風險的。
1、最大回轍:最大回撤就是回顧這只基金的歷史業績,每一輪最高點到這一輪最低點的虧損比例。一方面描述了這只基金僅從歷史業績角度看的話,有可能發生的最大虧損。另一方面,最大回轍幅度也會加大再創新高的難度,控制回轍幅度對取得長期優秀的收益率至關重要。
2、波動率:衡量風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虧損幅度,另一種就是不確定性。波動率的大小,就是在描述歷史上這支基金的業績向上或向下的幅度有多少,從而了解它的不確定性。
復合類指標
有了衡量收益和風險的指標,那么我們就可以再把它們相結合,形成能夠衡量二者關系的指標。
1、夏普比率:夏普比率的計算方法是,先把年化收益率減去同期的無風險利率,形成真實的收益水平,然后再除以波動率。
比如年化收益率扣除無風險利率后是10%,波動率是10%,夏普比率就是1,也就是說每1%的波動率換來了1%的扣除無風險利率后的收益。
如果年化收益率扣除無風險利率后是20%,波動率是40%,夏普比率就是0.5了,也就是說每1%的波動率只能換來0.5%的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越高,風險兌換成收益的效率也就越高。
2、卡瑪比率:同理,年化收益率也可以與最大回撤做類似夏普比率這樣的計算。將年化收益率除以最大回撤,就得到了卡瑪比率。
比如年化收益率是20%,最大回撤是40%,那么卡瑪比率就是0.5。也就是說,每1%的最大回撤能換來0.5%的年化收益。但也需要注意,當年化收益率為負數的時候,這個計算就沒有意義了。
結語
通過今天的梳理,我們學習了基金最基礎的價格相關的知識,懂得如何區分單位凈值、累計凈值、復權凈值,并且了解了最基礎的基金業績評價指標。
有了這些基礎認識,我們以后觀察基金的凈值或者分析自己資產的長期表現時,就可以更加全面、客觀。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們將通過比較這些指標來分析和衡量不同基金之間的優勢與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