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國家公祭日(公祭日都是哪些日子)
國家公祭日《12?13》
我國一共有3個公祭日,分別是: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七次會議,將9月3日這一天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9月18日定為第二個公祭日,這一天、全國百余座城市都會進行防空警報鳴放。
12月13日定為我國第三個國家公祭日。
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在盧溝橋地區附近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內進行搜查,遭到我國第29軍守備部隊嚴詞拒絕。8日黎明,暴雨如注,近一個師團的日軍像是有預案似的,突然出現。守衛橋頭的第29軍37師219團3營預備隊十連排長沈忠明,躍出戰壕,站在掩體前伸出右手,示意制止日軍進入防區。日軍以搜尋失蹤士兵為由,強行靠近我國防區,并開槍,沈忠明排長中彈當場犧牲。
8日、一天時間,日軍對我國宛平城內守軍進行了多次炮轟,并發起了三次集團性進攻,與此同時,日軍向我國平漢鐵路橋陣地的中國守軍進行了多次猛攻。
中國守軍110旅、旅長何基灃發出誓與此橋共存亡,只要還有一人在,就不讓日軍踏過此橋一步的命令。何基灃旅長親臨前線指揮戰斗。中國守軍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戰士們子彈打光了,就掄起大刀,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其中,兩個排的戰士,80余位中國守軍,全部戰死在橋頭陣地。
7月28日,日軍在飛機、大炮的火力支援下,向我國駐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守備部隊,發起了多次猛烈攻擊。在長達5個多小時的慘烈戰斗中,中國守軍傷亡2000余人。
戰斗中,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將軍,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將軍,壯烈殉國。
同日、北平宣布淪陷!
7月29日、天津守軍第三十八師一部與日軍展開了激烈戰斗。
7月30日,日軍從大沽口增兵天津。中國守軍奉命撤出戰斗,天津遂為日軍占領。平津失陷后,日軍即刻向華北大舉進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華北等地、以及上海和周邊地區相繼淪陷!
11月20日、南京市政府機關、學校紛紛遷往內地,很多市民也逃離了南京。
11月22日、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留在南京的二十多位西方僑民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他們提出在南京城的西北部設立一個給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區。
12月1日、日軍向南京及周邊地區發起了進攻。
12月10日、日軍對南京城發起了總攻,三日后、南京淪陷!
12月13日、南京城內居民以及解除了武裝的1000多名軍警人員慘遭侵華日軍迫害。
12月15日、日軍公然違背日內瓦公約,將我國3000余名已經放下武器的軍警殘忍殺害。
12月16日、南京安全區內躲避的中國難民,5000余人慘遭日軍迫害……
戰后,1946年2月15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在南京被占領后一個月中,南京城里發生了將近 2萬起強奸案,南京城內和附近地區被屠殺的平民、俘虜的總數超過30萬人以上。”
時隔多年,日本仍然在否認那段歷史,并有意篡改教科書,人為刪除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面對三十萬被迫害的我國同胞,承認都不愿,又何來悔意?
過去的事情已經沒有辦法去進行更改了,但是,歷史的真相是需要我們維護和銘記。而將公祭日定在這一天,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中遇難同胞,以及抗日戰爭中遇難的中國同胞,同時也為了讓人們銘記國難,勿忘國恥。
注:“此文出發點并不是煽動仇日情緒,而是呼吁大家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吸取教訓,絕不讓這種悲痛的歷史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