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工廠裁員釋放了什么信號?
導語:近日,有消息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裁員”,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裁員主要針對電池組裝崗位進行,一期裁員將會超過50%,涉及約數百人,其中大部分被裁人員將采取協商賠償,少部分人員將轉崗,裁員后相關設備也會被拆除或轉移。特斯拉作為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的先行者,在國內銷量有著突出成績,這次新裁員是未來的新布局還是重壓之下的無奈之舉?】
撰文|蔡家倫、編輯|禾 子
從此次特斯拉工廠裁員可見,作為新能源龍頭產業特斯拉也在激烈競爭之下做出戰略調整,同時也通過裁員看到當前特斯拉工人的真實待遇其實并不太高。由內部員工透露的內容來看,特斯拉的裁員補償一般為N+3,也有部分人員為N+2或N+1+1,特斯拉工人的底薪在扣完稅之后到手也僅為4千多,如果加上全勤補貼和加班費車在7000左右。此次裁員,特斯拉工人可能一次性會獲得補償2到4萬元,從整體裁員的政策來看,特斯拉當前的補貼尚可,相關人員的反響聲音并不太大。
特斯拉上海工廠電池一期本次裁員主要針對電池組裝工人,原因可能與美國政府的政策有關,由于前段時間美國政府禁止給進口自中國的電池補貼,要求用美國本土制造的電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電池出口訂單驟減,造成產能過剩,于是電池組裝工廠員工首當其沖,成為裁員的主要人群。
上海工廠裁員僅為開始,特斯拉計劃調整
特斯拉上海工廠電池組裝工人被裁員超過50%,共有數百人受到影響,而這僅僅是開始。在7月18日,特斯拉在柏林附近的德國工廠裁減數百名合同工和臨時工,但令人不解的是,特斯拉還計劃將該工廠的規模擴大一倍,建成德國最大汽車制造工廠。而特斯拉的整體計劃進行調整也與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個人觀點有主要關系,早在去年六月份,對美國經濟前景看衰的馬斯克認為美國經濟正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因此計劃裁員10%,同時要求所有員工每周到崗至少40小時。
特斯拉上海工廠裁員使得與其深度綁定的寧德時代可能也會遭受一定影響,后者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始終保持絕對地位,特斯拉電池一期裁員或許也會讓寧德時代感到一絲不安氣息。特斯拉公司已經成立20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之中一直是領軍者,但隨著傳統老牌車企和新興造車勢力的雙重壓迫之下,特斯拉的銷量光環已經不在,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而在今年特斯拉涉及超過百萬臺汽車召回事件,也再次將其推到風口浪尖之上。進行戰略調整的特斯拉是否會在后期遵循馬斯克的預想繼續裁員,還有待觀察。
無獨有偶,大裁員頻發
除了特斯拉上海工廠大裁員之外,廣汽豐田也傳來裁員的消息,鑒于近期的生產狀況而提前終止近1000名員工的合同,這一消息的發布也讓眾人不禁重新審視這一老牌企業,也對未來變化莫測的汽車市場有所思考。廣汽豐田將為被裁員工提供經濟補償金、代通知金、感謝金以及預發年終獎,并確保相關人員可以及時足額的獲得經濟補償,來說較有良心。除了傳統老牌合資車企之外,事業如日中天的比亞迪在今年也迎來了一波裁員熱潮,不禁讓人聯想到比亞迪是否在產能上已經過剩了。這些年來,隨著國內眾多造車新勢力的崛起,以豐田為代表的傳統老牌企業確實也受到不小沖擊,目前新能源車型在國內銷售市場中的滲透率已經超過3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傳統燃油車的銷售,對于豐田這樣的大廠而言,今年廣汽豐田的銷售量同比去年有所下滑,對于更多較為小眾的合資車企而言,整體壓力更大。前不久,廣汽三菱整體經營陷入困境,并于今年6月份正式進入臨時停產階段,而早在幾年前,曾在國內銷量領先的鈴木品牌也悄然退出國內市場,今年年初以東風標致掀起的降價熱潮也從一定程度上展現出傳統車企的窘迫狀況。
大洗牌要來了嗎?
無論是像豐田這樣的傳統老牌車企,還是新能源汽車品牌中的翹楚特斯拉,都在汽車新能源到來之際受到一定的影響,對于更加傾向于新能源汽車的中國市場,大多數車企已經開始電動化轉型,但整體進程較慢。而在國內誕生的眾多造車新勢力也在不斷蠶食豐田和特斯拉為代表的市場。許多曾經紅極一時的車企陷入困境,甚至有的已經默默退出國內市場,不得不讓人感嘆汽車市場其中的變化莫測,以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后來居上,帶來更多傳統車企并未有的革新技術,在某些程度上已經實現彎道超車,汽車市場之中的大洗牌可能真的到來了,曾經靠電池廠發家的比亞迪現在搖身一變成為國內自主新能源品牌的佼佼者,也只不過短短十余年時間,未來的汽車市場又會是誰的天下,很難讓人預料到。
點評
特斯拉上海裁員的這一事件也證明,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之中,隨著企業發展和政策的不斷變化,任何企業都有著一定的風險,當汽車電子時代全面到來,自動駕駛、智能交互等技術的革新都會掀起汽車界的大洗牌。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