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赴港商旅簽注將恢復辦理;張文宏發聲,專家詳解老年患者診治;國產ECMO產品獲批上市
綜合新華社、上海發布、濟南日報等消息,日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社區醫院是新冠患者救治的第一道關口,只要用對了救治方案,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在“黃金72小時”內得到緩解,寶貴的3天里,首先應該將新冠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用下去。
在廣州市***新聞辦舉行的新冠病毒防治專家方案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ICU主任、主任醫師李粵平表示,老年人遭遇新冠,相當于讓一個“老爺車”去跑越野賽。非常慘痛的教訓是,收治的重癥患者有一半以上沒有接種疫苗,再次呼吁老年人一定要接種疫苗,打疫苗對于所有毒株的重癥的防治效果都非常好。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
自香港入境人員不再實施全員核酸檢測
據“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微信公眾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自2023年1月8日起實施。自香港入境人員憑行前48小時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入境,將檢測結果填入海關健康申明卡。自澳門入境人員,如7天內無外國或其他境外地區旅居史,無需憑行前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入境。不再對自香港入境人員實施全員核酸檢測。
對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健康申報異常或出現發熱等癥狀人員,由海關進行抗原檢測。結果為陽性者,若屬于未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癥狀感染者或輕型病例,可采取居家、居所隔離或自我照護,其他情況提倡盡快前往醫療機構診治。結果為陰性者,由海關依慣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等法律法規實施常規檢疫。對自澳門入境人員的檢疫措施維持不變。恢復在香港、澳門國際機場轉機/過境進入內地服務。取消對香港、澳門來往內地航班客座率限制,逐步有序增加航班數量。恢復辦理內地居民旅游、商務赴香港簽注。
張文宏:把握“黃金72小時”
張文宏就新冠病毒感染基層救治作專題培訓時表示,要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級診療前沿陣地的優勢,社區家庭醫生要抓住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黃金72小時”,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他詳細介紹了氧療、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及營養支持對新冠感染治療的重要性,確保輕癥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得到及時救治,有效緩解二三級醫療機構的就診高峰,真正發揮基層“網底”作用。
綜合濟南日報等報道,張文宏表示,社區醫院是新冠患者救治的第一道關口,只要用對了救治方案,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在“黃金72小時”內得到緩解,進而防止由輕癥轉向重癥。
張文宏強調,在這寶貴的3天里,首先應該將新冠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用下去。“當前,二級和三級醫院的床位周轉一定是慢的,早期的輕癥患者輾轉于大醫院排隊、就診、吊水,反而可能會延誤、加重病情。在治療的初期,在沒有合并細菌感染時,一定要對癥下藥。”
張文宏表示,為了防止輕癥轉重癥,一旦檢測到患者氧飽和度有所下降,那一定是肺部功能出現了問題,可以配合用一定的激素。“社區醫生不用過度擔心激素使用或者血糖控制等問題。激素是目前為止在輕癥向重癥轉化的高危人群中明確有效的藥物,而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等也能在監測下同步使用。”
張文宏建議,患者不必全部去二級、三級醫院掛水,“可以在二級醫院將補液配好,回到社區醫院輸液,再結合社區醫院開具的抗病毒藥物即可。”他舉例,“比如,一位輕癥新冠患者,如果沒有合并細菌感染的話,第一天,可以在補液里加少量的地米塞松,同時在社區醫院吸氧。可能1個多小時后,他的熱度就會下降、氧飽和度也會改善,晚上回去再補充些蔬菜、鹽分和燉蛋,人的狀態也會好很多。隨后第二、三天,可以根據患者狀況陸續減少藥品劑量,或者輸液改成口服等。”
日前,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病臨床救治專家組協同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發布《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治規范與分級診療流程》(基層醫療機構簡版),提出抗病毒治療是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療措施之一,并對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的使用作出明確指導。
圖片來源:“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
上海: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分中心
提供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用藥
據“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1月5日消息,上海市衛健委介紹,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持續擴容增能,不斷滿足市民新冠感染后在家門口氧療、輸液、住院等服務需求,持續推動新冠重癥社區“早發現、早干預與早分流”。
目前,上海全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分中心,為新冠感染者提供分層分類服務,包括:健康監測、對癥治療、營養支持、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用藥、住院、家庭病床與及時轉診等服務。上海全市33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分中心里,有327家設置了氧療區,可提供門診氧療吸氧服務;315家提供門診輸液服務;201家可提供住院服務,主要承接上級醫院新冠救治后下轉回社區的患者。
國產ECMO產品獲批上市
1月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我國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產品獲批上市》。
圖片來源:國家藥監局官網
公告指出,為確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患者治療需要,2023年1月4日,國家藥監局經審查,應急批準深圳漢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體外心肺支持輔助設備、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注冊申請,二者配合使用,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心肺功能衰竭、其他治療方法難以控制并有可預見的病情持續惡化或死亡風險的成人患者。作為國產首個ECMO設備和耗材套包,上述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性能指標基本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專家:老年患者病情通常會經歷三個階段
據“中國廣州發布”微信公眾號,1月4日,廣州市***新聞辦舉行新冠病毒防治專家方案會,邀請廣州四家三甲醫院的醫務部、內科ICU、感染科ICU、呼吸內科的負責人和護理專家,就老年人救治護理、重癥救治等問題進行了解答。根據廣州市衛健委數據,目前廣州感染高峰已過,迎來重癥高峰。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ICU主任、主任醫師李粵平表示,現在采用的主要是分級、分層、分流措施來保障重癥患者的收治患者。對于重癥老年患者來說,老年人遭遇新冠,相當于讓一個“老爺車”去跑越野賽,那么在跑越野賽的過程中,會呈現出三個階段的特點:
李粵平表示,第一個階段是在起病的第1天,然后到第5-7天,是老年人的分水嶺,好了他就好了,不好的那一部分人就急轉直下變差。因為在遭遇戰的過程中,這輛“老爺車”遭遇的是沒有油、保養,營養狀態很差,可能遭遇沉默性低氧,所以這時會用到激素。抗病毒藥物在病程前5-7天應用可以降低88%重癥發生率,然后要針對基礎病,比如糖尿病要把血糖控制好,有高血壓的要注意高血壓藥物和新冠治療用藥Paxlovid是不是有藥的相互作用;
李粵平指出,如果能夠過了這一關,有一部分人就痊愈了,慢慢開始好轉,但如果前段時間沒有照顧好,營養狀態很差,或者合并細菌感染到了低氧,那么到第5天、到第二周時,患者可能逐步就出現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腎臟功能不行。“這個階段是在ICU里面最多見的情況,需要的是呼吸支持,需要上呼吸機、采取俯臥位等。有一些患者要用到抗凝治療。有些人腎臟不好,需要采取腎替代治療。這是第二階段。”
李粵平指出,過了這兩周后,患者開始進入第三階段,這段時間很漫長,是一個持久戰。在這個持久戰過程中,患者逐漸會出現免疫低下,這時會合并各式各樣的感染。“在抗感染的階段中,患者的其他器官功能可能會再出現問題,所以要做的事情其實是在病情第一個階段的時候,最好能夠解決它。”
老年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可以避免重癥
李粵平指出,老年人的重癥是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尤其是在起病的1-5天時。如果發現老年人出現食欲明顯下降、咳痰咳不出來,尤其是手腳冰冷,同時較平常不愛說話了,要引起警惕。“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要看有沒有‘三凹征’——胸骨上窩、鎖骨上窩還有肋間隙,是不是患者呼吸或者一說話的時候就凹進去?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定是要趕緊送醫。如果不能馬上就醫,家屬要趕緊給老人吸氧,同時撥打120,盡早送患者去醫院。”
李粵平表示,如果在早期的時候用上抗病毒藥,對于減少重癥的發生率都是有明確效果的。
老年重癥患者疫苗的接種率不到一半
李粵平介紹,實際上在收治的重癥患者里,發現疫苗的接種率不到一半,其中有一半的人是一針都沒有接種,所以仍然要呼吁老年人接種疫苗。“只要是沒有禁忌癥,都適合接種疫苗。這個禁忌癥實際上非常少,除了癲癇、格林巴利綜合征等神經炎的患者,未被控制的高血壓危象,或反復、沒有被控制的蕁麻疹類患者,或上一次疫苗接種時有過敏性休克的患者,其他人都可以接種。”
李粵平表示,高血壓、腫瘤、糖尿病、做過支架都是適合接種的,而且一定要接種到兩針以上,最好再有第三針的加強針。
李粵平建議,如果有條件的話盡量打第四針疫苗,或者是打第三針疫苗,對于后期防重癥仍然是有效的。“打疫苗對于所有毒株的重癥防治效果都非常好。防重癥不單是利用它的抗體或者是抗體滴度,實際上更多時候用的是我們的T細胞免疫,只要接觸了這些滅活疫苗,都可以激活我們的T細胞免疫,而且它的記憶效果會比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