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B股票(五菱B股票代碼)
五菱b股票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汽車制造商。這一消息讓人振奮,因為它標志著五菱品牌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同時時,也引發了一些擔憂。畢竟,在中國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合資品牌的天下。而自主品牌的崛起,也是近年來的事情。那么,五菱能否打破這一一局面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今年上半年,五菱汽車銷量達到了驚人的22.5萬輛,同比增長高達53%。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非常亮眼了。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靖恒最近幾日,在港股上市的五菱汽車(00305.HK)股價震蕩劇烈。
12月28日,五菱汽車當日漲幅高達36.56%,每股股價突破3港元創下新高;29日開盤之后,五菱汽車盤中再次暴漲43%,股價上摸4.43港元,但隨后午盤時開始跳水,當日收于2.54港元;31日收盤價格已是每股2.26港元。
盡管如此,從10月中旬每股0.33港元開始,在過去短短兩個半月的時間里,五菱汽車期間股價最高漲幅高達十幾倍。
數據顯示,11月五菱汽車宏光MINI EV銷量達到33094輛,單日最高銷量突破2000輛,創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紀錄。
需要注意的是,宏光MINI EV的生產廠商是上汽通用五菱,而港股五菱汽車其實僅是其零部件供應商。
小型純電動車受到市場熱捧
今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東方證券的研究報告表明,11月國產新能源汽車上險數達到了17.8萬輛,同比增長182.%。 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3、歐拉黑貓上險數位列前三。其中宏光MINI EV于今年7月上市,銷量連續三個月遠超特斯拉,總銷量已經超過了10萬,被稱為“中國神車”。 中泰證券研報甚至認為,宏光MINI EV或許能夠成為百萬級銷量爆款。
“中國神車”火了,這說明了目前小型純電動乘用車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重要地位。12月24日,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聯合多家機構在北京發布《中國小型純電動乘用車出行大數據報告》。報告指出,小型純電動乘用車的年平均市場份額達40%左右。小型純電動乘用車由于其較高的性價比,受到了我國消費者的青睞。
宏光MINI EV屬于A00級純電動車型,指導價2.88萬元起,續航里程120-170km。根據五菱汽車官方披露的數據,在11月的銷量中,超過96%為個人車主購買,90%的車主每天出行半徑在30km以內,85%的車主單次行駛時間不超過半小時。A00級純電動車具有尺寸小、停車方便、節能環保等優點,其中宏光MINI EV就代表了這一類型電動車的發展方向。
2019年,在國家出臺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方案中明確規定,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不再給予補貼。 也就是說,在小型電動車補貼退坡的背景下,宏光MINI EV在市場上仍然受到了熱烈追捧。這進一步說明了小型電動車在我國居民出行需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另外,性價比較高的小型純電動車獲得成功,這也部分反映了新能源汽車廠商在成本控制和實用性提升方面的競爭趨于激烈。東方證券的分析師認為:“從長期看新能源車補貼呈現下滑趨勢,行業也將由補貼主導逐步轉向自由競爭?!?/p>
造車新勢力角逐高端市場
而今年在新能源汽車高端市場上,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也逐漸站位了腳跟。伴隨著特斯拉Model 3國產化帶來的“鰱魚效應”,以蔚來、小鵬、理想等為代表的新造車品牌今年均實現了銷量的新高。
數據顯示,蔚來汽車今年1-11月累計交付量為36721輛,實現同比增長111.1%;小鵬汽車1-11月累計交付21341輛,同比增長87%; 理想汽車今年前11個月已累計交付26498輛。這三家品牌已經占據了新造車總銷量的65%,成為了新造車市場上的第一梯度。
就在2019年,蔚來創始人李斌還被調侃為“2019年最慘的人”。當時,蔚來汽車已經連續3年巨額虧損,股價跌破2美元,瀕臨退市的邊緣。而2020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蔚來營收為45.3億元,同比增長146.4%;凈虧損為10.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收窄58.5%;毛利率12.9%,環比提升4.5%;前11個月累計交付量達36721輛,同比增長111.1%。用創始人李斌的話來說:“從ICU轉到普通病房了”。
銷量的上升使得國內新造車在國外資本市場上也得到了認可。今年以來,蔚來汽車的股價漲幅接近10倍,市值超過了很多老牌傳統車企。就在12月份,蔚來、小鵬、理想三家車企均有增發融資的消息出現。其中蔚來汽車增發6800萬股,每股價格39美元,最大可募集金額30.5億美元;小鵬汽車增發4800萬股,每股45美元,募資總額21.6億美元;理想汽車增發4700萬股,每股29美元,募資總額最高15.6億美元。
在新造車勢力競爭的高端汽車市場里,自動駕駛是爭搶的重點領域。目前,蔚來正加速第二代技術平臺NT2.0的開發,希望能夠量產行業領先的自動駕駛系統。小鵬汽車在11月份在11月則對外公布了下一代自動駕駛架構信息,宣布將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