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基金張為:做更像實業者的基金經理
張為,現任中航基金不動產投資部副總經理、中航京能光伏REIT基金經理。曾供職于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渤海銀行總行等機構,長期從事資產證券化相關業務。牽頭實施首批基礎設施REITs“中航首鋼綠能REIT”及首批新能源REITs“中航京能光伏REIT”項目,具有豐富的REITs實戰經驗。
“高高瘦瘦,和的聲音,并非能說會道,但涉及關于REITs理論、案例到實操的所有問題都能侃侃而談、對答如流,他像一位頂級銷售,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和信服力。”在中航京能光伏REIT項目籌備的一年半時間里,與中航基金不動產投資部副總經理、基金經理張為朝夕相處的項目方工作人員如此評價他。
的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基金經理的形象常常是西裝革履,或坐在可以望見窗外城市天際線的辦公室里開會,或對著數字跳動的交易系統決勝于市場,但張為笑著搖搖頭:“他們說我像銷售,可能是因為我們REITs基金經理更多時候是與項目的各個相關方反復溝通,我需要用專業打動他們并解決問題,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更像做實業的人。”
在一年半的項目籌備過程中,張為扮演著“協調者”的角色,這也是他心目中基金管理人在REITs產品中的定位——穿梭于監管、企業、地方***和投資者之間,在不同利益方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建立共識與信任。
REITs基金經理過關斬將
2021年7月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958號文”),明確將風電、光伏發電、水力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納入試點范圍。“三天后,我們就進場和京能國際談合作,正式開展項目。至今,我們的微信群還叫0705工作群。”張為說。
在張為看來,與產業園區、高速公路REITs相比,首批新能源REITs推出時間不算很早,這是由于新能源行業與REITs的結合有一些難解的結,只有解開結,很多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難題之一在于新能源行業的補貼。以光伏行業為例,很多早年建設的光伏電站造價較高,為了扶持光伏產業、推動能源轉型,財政部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通過補貼與企業上網電量掛鉤的方式扶持企業,這部分補貼也就是行業常說的“國補”。但隨著近年光伏產業迅速發展,財政資金承壓,國補發放周期越來越長,進而導致企業底層現金流變得不穩定,這也成為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
作為首只光伏REITs,如何解決“基金穩定分紅”與“國補發放周期”不匹配這個難題?張為團隊反復討論、比較后得出方案:“讓項目公司通過保理去融資。國補是應收賬款,在法律上是一種債權關系,通過應收賬款保理融資的方式,有助于REITs基金平滑各年現金流,穩定投資人分紅預期。”張為介紹,“這也是我們這個項目的創新點。”
中航京能光伏REIT底層陜西榆林、湖北晶泰兩個光伏項目的上網電價中,國補比例達58%,在國補退坡的行業大趨勢下,未來如何應對現金流減少的問題?張為介紹,補貼期滿的光伏項目可通過后續的綠證許可參與綠證交易,同時,在計算估值時已考慮到退坡后現金流減少的情況,一開始就沒有把這部分收入計算進估值。
難題之二在于土地。集中式光伏電站占地面積較大,以榆林項目為例,項目總裝機容量300兆瓦,占地600多萬平方米,這些地主要處于偏遠的農村地區,不同于城市用地的出讓關系,建設光伏板占用的大量土地實際上是租賃當地村集體的土地。
既然是租賃關系,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就要嚴格履行村集體的租賃程序。然而,兩個項目啟動時間都較早,當時一些手續辦理并不規范。張為認為,京能項目是一個上市項目,一方面,要在流程上合法合規;另一方面,也要實現對村民利益的保護。他多次前往當地的村子里,和村干部反復溝通,按照村民組織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土地租賃手續。
此外,光伏板建在農村土地上,會不會觸及耕地紅線?基于這個考量,張為又多次到當地的自然規劃局溝通,請工作人員確認項目是否觸及國家18億畝耕地紅線。“土地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土地都是極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尤其當項目涉及村民利益時,應更為謹慎。”他說。
基金管理人不僅是融資通道
在REITs產品的管理中,基金管理人對項目控制力不足是行業和監管層一直擔憂的事情。張為認為,基金管理人在項目中不僅僅是融資通道或記賬工具,還要代表投資者,充當協調者的角色,在***部門、企業和投資者之間斡旋,平衡各方利益。
以京能項目為例,京能國際負責項目的生產經營,同時在基金層面持有51%的基金份額,而中航基金作為基金管理人則負責核心事務。“整體來說,我們和企業的目標是一致的。在一致的目標之下,具體怎么做,有時候企業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也有我們的想法,這時候會面臨一些矛盾,就需要雙方一點點建立理解和信任。”張為說。
在一些項目中,有的企業相對比較強勢,會把基金管理人視為融資渠道,擔心引入基金管理人后影響項目的生產和經營,因此希望在項目投委會或者管委會中占主導地位。張為分析,相比于基金管理人,企業的確在業務方面更有優勢。以京能項目為例,光伏項目都是基礎設施項目,企業都是生產型企業,其中涉及專業的技術、復雜的運維流程以及嚴格的生產安全要求等,在這些具體問題上,自然是企業更懂行。
而監管層面對REITs治理結構有嚴格要求。“我們會與企業充分溝通,劃清職責。”在溝通過程中,張為也會從企業角度著想,注重保障企業的權利。因此,在京能項目中,中航基金將一部分權限通過運營管理服務協議的方式委托給企業,讓企業在項目的生產和經營中發揮所長,盡展優勢。
“其實基金管理人也在做很多努力,不想僅僅成為一個融資的通道或者袖手旁觀的角色,很多基金公司都想深入到行業里去。只有成為內行,我們才能和企業同頻對話,而不是單方面聽企業講。信任往往就建立在對話與溝通上。”他說。
基金管理人應該如何定位自己?張為認為:“作為基金管理人,既要滿足監管和投資者的期望和要求,同時還要兼顧對企業的服務。與一般的基金經理不同,REITs基金經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跟企業和監管機構反復溝通,像經營一家企業一樣去解決問題。從這一點來講,我們的確跟做一般基金產品不太一樣,我們更偏向于做實業,而不是做一只產品。”
“一只REITs產品不僅僅是一個金融產品,而是一個產融結合的產品,它本質上是一個小型上市公司,所以不能完全用融資的視角來理解REITs。”這種理念從他的團隊組成可見一斑。張為介紹,京能項目里的三個基金經理各有所長。“因為一只產品就是一個小上市公司,所以,首先,我們要有懂財務的人,他可以從財務總監的角度來把控;其次,要有懂行業的人,京能項目里負責這方面的是一個在電力行業有八年經驗的人,這樣我們跟企業對話時才能同頻;最后,因為REITs最終要以產品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還要有一個懂金融產品的人,做過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在銀行、信托做過類似業務。”
從1到N的進階
2021年,中航首鋼綠能REIT作為首批9只公募REITs之一成功上市,上市以來,項目運行平穩,二級市場也給出了正向反饋。“因為綠能這個項目運行平穩,中航基金的REITs管理經驗、專業程度以及市場聲譽受到很多企業認可。REITs是一個很復雜的產品,其中很多專業、細節的內容需要跟企業去溝通,因此在尋求合作時,企業也很看重基金管理人此前的管理經驗和管理能力。”在張為看來,中航首鋼綠能REIT是中航基金REITs業務從0到1的起步,而中航京能光伏REIT則是從1到N的進階。
首鋼綠能和京能光伏項目之后,中航基金在能源類REITs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在尋求能源類項目合作時也積攢了一定優勢。“在新能源這個領域我們儲備了一些項目,希望新能源類REITs未來可以成為中航基金的一個特色品牌。”
張為介紹,中航基金正在努力向多元化資產類型布局。當前,中航基金正在梳理一個倉儲物流項目。“這對中航基金來說也是豐富資產類型的好項目。”
另外,去年公司還中標了北京市海淀區保障房項目,該項目底層資產是海淀區上地的公租房項目,出租對象主要是附近科技企業的工作人員,收益較穩定。張為表示,保障房品類是國家比較重視的方向,此前監管層也提及把保障房打造成一個專門的品類。“這對我們來說很有意義,這個項目我們已與監管部門預溝通過,項目比較成熟,2023年爭取項目落地。”
“要做正確的事情。”張為告訴記者,“無論是新能源項目,還是保障房項目,現在都是國家支持的領域,所以在這些方面投入人力物力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中航基金還涉足一些較為“小眾”的項目,比如文旅產業。“文旅產業也在958號文的范疇里,而且提振消費是現在國家鼓勵發展的方向。因為文化旅游涉及自然風景區和歷史文物的保護,情況更復雜,所以我們希望在這個板塊的布局上能夠走在前面,爭取在2023年有一個比較好的結果。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也希望能夠成為首批文旅REITs。”他說。
回憶起在項目現場與不同部門打交道的場景,張為感慨道:“做REITs最難的一點在于,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融資產品,這涉及從國家政策到地方***再到行業的很多東西,而且每個行業大不相同,都有自己的歷史沿革,其中有的問題可能從來沒有徹底梳理過。我們就是要把這些東西理清楚,這對金融機構是一個挑戰,需要我們一步步努力,同時不斷地學習。”